
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2025年9月17日,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,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4.00%-4.25%。
几乎同一时间,中美在马德里结束新一轮经贸会谈,双方达成“框架性共识”,释放缓和信号。
这两件事,看似无关,实则紧密相连。
美联储的降息,不只是经济数据驱动的结果,更是美国在多重压力下,战略退守的体现。
而中国在马德里展现出的“新打法”,正是压垮美国金融硬撑姿态的关键一环。
表面上看,特朗普一直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施压美联储:“鲍威尔必须立刻降息,而且要大降!”
但美联储真会听总统的?不会。
它之所以选择现在降息,根本原因是:美国经济已经撑不住了。
几个关键数据摆在那儿:
更讽刺的是,这些数据还是在美国“换人”之后才“算”出来的。
特朗普以“政治操纵数据”为由,罢免了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·麦肯塔弗。
理由很直白:她给的数据,不是他想要的。
麦肯塔弗临走前警告:
“解雇首席统计官是危险的,会带来严重经济后果。”
这话没明说,但谁都懂——数据可以换人,现实换不了。
美联储清楚,美国经济的真实状况比报表更糟。
通胀还在高位,经济却已显疲态,典型的“滞胀”前兆。
再不降息刺激,企业融资难、消费萎缩、失业上升,经济可能直接滑入衰退。
特朗普的逻辑一直很清晰:
但现实是:
更要命的是,美国法院已经裁定: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违法。
上诉巡回法院明确指出,总统无权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对普通商品加征关税。
现在案子卡在最高法院,但无论结果如何,美国的法律体系已经被动摇。
如果最高法支持巡回法院,那特朗普的关税战就得收手,之前所有政策作废;
如果最高法放行,那三权分立的底线就被突破,美国制度信誉扫地。
无论哪种结果,美国经济都面临“二次伤害”。
在这种不确定性下,美联储只能提前降息,抢在衰退爆发前“救火”。
过去几年,中国的应对策略是:“打,奉陪到底;谈,大门敞开。”
强硬、直接、不妥协。
但这次马德里会谈,风格变了。
中国不再强调“取消对等关税”,而是提出“减少投资障碍,促进经贸合作”。
措辞更软,范围更广,节奏更慢。
这意味着什么?
中国不急了。
特朗普急着要协议,因为他需要政绩:
但中国偏偏不接招。
你急,我不急。
谈可以,但得按我的节奏来。
议题从“关税”扩大到“投资”、“合作”、“规则”,越谈越复杂,越谈越久。
这招很狠:
特朗普现在最大的敌人,可能不是中国,而是欧洲。
看看这几件事:
乌克兰战争:
特朗普想速和,但欧洲坚决不同意。
欧洲一边炒作“俄无人机入侵波兰”,一边加强军力,摆明了不想停战。
这不仅是针对俄罗斯,更是演给美国看:我们不想被你牵着走。
以色列问题:
特朗普全力支持以色列,但欧盟已经提出制裁方案。
冯德莱恩放话:“欧洲必须在敌意的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。”
翻译过来就是:我们不想再当美国的跟班。
关税谈判:
虽然美国和不少盟友签了框架协议,但细节谈不拢。
欧洲的算盘很清楚:
趁着美国被中国牵制,赶紧搞战略独立。
一旦欧洲真成了“一极”,美国的全球霸权就断了一条腿。
特朗普的中东战略,基本失败。
以色列轰炸卡塔尔,等于把美国多年经营的“阿拉伯盟友体系”炸没了。
沙特、阿联酋、卡塔尔这些国家,开始怀疑:
买美国武器,到底能不能保命?
卡塔尔花巨资买的美制防空系统,在以色列空袭面前形同虚设。
军火大单签了,信任没了。
以后谁还敢买?
更麻烦的是,美国一边支持以色列,一边说要“消灭哈马斯”。
这话没人信。
以色列不撤军,哈马斯怎么可能消失?
矛盾无解,中东继续乱,美国继续被拖住。
中国现在很清楚:
马德里会谈的“缓和”,不是示弱,而是战术调整。
用“合作”话题拖住美国,让它没法全力施压;
同时让欧洲、俄罗斯、中东的问题继续消耗美国精力。
美联储降息,就是这种消耗战的结果。
美国原本指望靠高利率吸走全球资本,压垮中国经济。
结果自己先扛不住了。
降息一开,资本回流新兴市场,中国反而迎来宽松窗口。
美联储降息,不是因为中国让步,而是因为美国输了。
它输在:
中国没打一枪一炮,只是换了打法——不急、不躁、不妥协、不退让——就让美国自己先乱了阵脚。
接下来两年,美国利率将继续下降,经济刺激政策加码。
而中国,将迎来真正的反击时刻。
这场博弈,不是谁嗓门大,而是谁能熬。
现在看,美国,先熬不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