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2025年9月17日,沙特与巴基斯坦在利雅得正式签署《共同防御协议》,明确表示:对其中一国的军事攻击,将被视为对两国的共同攻击。这意味着,两国在安全事务上建立了实质性的军事同盟关系。
这一举动,表面上是两国合作的升级,实际上却反映出美国在全球范围内,尤其是中东地区,其盟友体系正在出现明显的裂痕。
事情的导火索是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的空袭。卡塔尔是谁?美国在中东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——乌代德空军基地的东道主,每年向美国支付巨额费用,长期被视为“最忠诚的盟友”之一。
仅在2025年5月,卡塔尔就与美国签署了价值2435亿美元的军购与能源合作大单,还为特朗普赠送了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豪华专机。按理说,这样的“忠诚”和“贡献”,足以换来美国的全力保护。
但现实是,以色列战机在美军加油机支援下,直接飞越卡塔尔领空并实施打击。更关键的是,卡塔尔引以为傲的“爱国者”和“萨德”防空系统全程“哑火”,没有拦截任何目标。事后分析普遍认为,美国不仅默许了这次行动,甚至可能主动关闭了卡塔尔的防空系统,为以色列开路。
这一事件彻底动摇了美国盟友的信心:连卡塔尔都保不住,谁还能安全?
在所有美国盟友中,沙特的反应最为强烈。它清楚地看到,自己和卡塔尔处境相似——富有、依赖美国、军力薄弱。
沙特虽然坐拥巨额财富,但军队长期依赖外购装备和外籍教官,实战能力堪忧。过去几十年,它一直认为只要花钱买武器、允许美军驻扎,就能换来安全。但现在,卡塔尔的例子说明:钱花得再多,也挡不住盟友的背叛。
沙特开始意识到,自己就像一个拿着金条在闹市行走的孩子,周围虎视眈眈,唯一的“保镖”却可能随时抽身而去。
在这种背景下,沙特迅速转向巴基斯坦,寻求新的安全依靠。9月17日,两国签署《共同防御协议》,内容包括:
对沙特来说,巴基斯坦有几个不可替代的优势:
这次合作,沙特出钱,巴基斯坦出力,形成“富国+强军”的互补模式,既解决了沙特的安全焦虑,也缓解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压力。
沙特与巴基斯坦的结盟,不是孤立事件,而是美国全球盟友体系逐渐失效的缩影。
以巴基斯坦为例,它曾是美国的重要军购客户,先后购买了154架F-16战斗机。但在关键时刻,美国不仅未提供支持,反而在冲突期间远程锁定其F-16系统,使其无法作战。这让巴基斯坦彻底认清:买美国武器,不等于获得安全保障。
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卡塔尔。交了天价“保护费”,换来的却是盟友的背弃。这让其他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关系。
更早的例子还有波兰。为了争取美军驻扎,波兰不惜重金采购F-35、爱国者系统等美制武器,甚至主动提出“做美国的殖民地”。2023年,美军终于在波兰设立基地,举国欢庆。但俄乌冲突爆发后,美国并未直接介入,波兰的安全幻想瞬间破灭。
这些例子说明,美国已越来越难以兑现其安全承诺。一方面,其自身国力受限,外债高企,战略资源分散;另一方面,其政策越来越以本国利益为中心,不惜牺牲盟友。
对于像卡塔尔(300万人口)、冰岛(37万)、卢森堡(64万)这样的小国,指望它们“独立自主”发展强大军力,根本不现实。它们的安全需求,天然依赖于“找大哥”。
过去,美国是那个“大哥”。虽然霸道、爱薅羊毛,但至少能提供基本保护。但现在,美国越来越像一个“靠不住的家长”:不仅保护不了你,还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,把你推到前线。
在这种情况下,小国只能重新寻找更可靠的靠山。沙特选择巴基斯坦,本质上是通过“中间人”间接对接更强大的军事支持体系。
以色列在这一系列变化中,扮演了特殊角色。它以为每一次军事行动都在巩固自身安全,但实际上,每一次越界都在削弱美国的信誉。
美国长期将以色列视为中东“战略支点”,但如今,以色列的行为越来越不受控制。它对卡塔尔的打击,不仅暴露了美国的偏袒,也让其他盟友看清了现实:在美国的战略排序中,他们的安全远不如以色列重要。
从这个角度看,以色列不是在维护美国霸权,而是在不断消耗其信用。它每多一次“越界行动”,就让更多盟友离心离德。最终,它可能成为压垮美国中东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沙特与巴基斯坦的结盟,标志着中东安全格局正在重组。过去依赖美国单极保护的模式难以为继,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寻求多元化的安全合作。
这不是谁“背叛”美国,而是现实驱动下的必然选择。当一个体系无法提供基本安全时,参与者自然会寻找替代方案。
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不会一夜消失,但其盟友体系的松动已是事实。未来,谁能提供稳定、可靠的安全承诺,谁就能赢得更多国家的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