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2025年10月初,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召集全球近千名将级军官,开了一场罕见的线上直播会议。会后不到两天,两位手握重权的四星上将接连辞职:
这不是偶然的人事变动,而是美军内部一场深层矛盾的集中爆发。
这场会议之所以特殊,是因为它全程公开直播。赫格塞思在会上态度强硬,直接对将领们说:
“不认同我的观点,你们可以离开。谁不满意,现在就可以辞职。”
这句话刚说完,比西尔和芬顿就相继宣布离职。
在此之前,已有十余名高级将领被解职,包括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、海军作战部长、国防情报局局长等核心人物。
这说明,美军高层的清洗不是个案,而是一次系统性的人事重组。
变动的根源,在于美国新版《国防战略》的调整。
过去几十年,美军四处建基地、打战争,全球有近一千个军事据点。好莱坞大片里,哪里有危机,美军就出现在哪里——这背后是美国“全球干预”战略的宣传包装。
但现在,美国国力跟不上野心。新战略明确转向:不再追求全球主导,而是优先保卫本土和西半球安全。
这意味着:
赫格塞思在会上提到:二战时美国靠7名四星上将打赢战争,现在却有44名。这么多人,靠什么维持?靠海外战争立功、升职、拿资源。
现在战略一变,这套“打仗—升官—分利”的链条断了。
谁的利益受损最大?就是那些靠海外战功上位的高级将领。
比西尔和芬顿的辞职,本质上是对这种“断人财路”做法的无声抗议。
战略收缩,不等于完全收手。美军换了个打法:把重点放在自家后院——加勒比海。
会议结束后不久,美军就在靠近委内瑞拉的国际水域击沉一艘船只,造成4人死亡。9月以来,已在该区域对至少4艘船发动袭击,其中3起针对委内瑞拉。
这不是“反毒行动”,而是赤裸裸的威慑。
美军派出了什么力量?
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离海岸仅十几公里。这套兵力部署,摆明了是“随时能打进来”。
拉美国家反应强烈:
美军这套操作,看似强硬,实则暴露了其力不从心:
过去在全球耀武扬威,现在只能在自家门口找存在感,靠“搞点小动作”来刷影响力。
美军的战略收缩,同样体现在亚太。
过去,美日韩联合军演,美军必派航母压阵。但2025年9月的“自由之刃”演习,美军“华盛顿”号和“尼米兹”号航母全都“趴窝”,没出港。
航母去哪儿了?
这说明,美军在亚太的兵力投送能力已经捉襟见肘。
怎么办?赫格塞思提出“务实合作”:
这“堤丰”系统,其实就是把军舰上的发射装置搬到陆地上,技术并不先进。但美国的目的不是真打仗,而是让日本、菲律宾拿着这些装备,牵制对方精力,给自己争取反应时间。
换句话说,美军现在玩的是“游击战术”:
这和过去“航母开路、火力覆盖”的打法完全不同,对美军来说,算是“委屈求存”。
这场高层动荡,表面看是战略分歧,实则是利益分配问题。
美军几十年的扩张模式,养活了一整套利益链:
现在赫格塞思要战略收缩,等于动了所有人的蛋糕。
但他也有苦衷:美国政府从10月1日起就因财政问题关门,军费增长空间几乎为零。不裁员、不减海外投入,根本撑不下去。
问题是,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让步。
比西尔被撤换前,刚被提名为空军副参谋长,结果提名被突然撤回——说明他的晋升之路被卡死。
芬顿在辞职信中感谢下属,却对赫格塞思只字不提,态度已经很明显。
美国不再是那个想打谁就打谁的超级大国。
财政吃紧、军力受限、盟友疲软,迫使美军从“全球干预”转向“重点防御”。
但这种转型,触动了军队内部的深层利益,导致高层动荡、将领辞职、战略摇摆。
在加勒比海搞威慑,在亚太搞“小动作”,都不是力量的体现,而是资源不足下的无奈之举。
美军想维持影响力,但方式变了:
从前靠航母,现在靠盟友;
从前靠硬打,现在靠骚扰。
世界变了,美国也得变。
只是,变的过程,注定不会平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