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会员用户请关注新公众号:百家社评,以防走失!
白宫紧急澄清:并非年费,也不影响现有签证
发布时间:2025-09-22
2025年9月19日,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名为《限制部分非移民工人入境》的行政令,内容涉及H-1B签证政策调整,并与他此前提出的“百万美元黄金签证”计划挂钩,引发广泛关注。
H-1B签证是美国国会1990年设立的一项制度,允许企业从海外招聘高技能外籍员工,主要用于科技、工程、计算机等专业岗位。像谷歌、亚马逊、特斯拉这类科技公司,长期依赖这个渠道引进人才。目前,H-1B签证的申请者中,约70%来自印度,10%来自中国。很多人通过这个途径在美国工作多年,最终申请绿卡,获得永久居留权。
这项制度对美国科技企业来说是“划算买卖”——从国外引进人才,往往比雇佣同等水平的美国本土员工成本更低。但对印度、中国等国家来说,这意味着大量高端人才流向美国,形成“人才外流”。而在美国国内,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群体(MAGA基本盘)中,H-1B一直是个敏感话题。他们认为,大公司利用这个制度压低工资,排挤美国本土劳动者。MAGA意见领袖班农等人长期批评H-1B是“骗局”,主张限制甚至取消。
行政令刚出,主流媒体如路透社、美联社、BBC、华尔街日报等迅速报道,称特朗普政府将对H-1B签证征收“每年10万美元”的费用,由雇主支付,且可能适用于所有现有和新增的H-1B持有者。
这一说法迅速在科技圈引发恐慌。70多万H-1B持有者,每人每年10万美元,意味着企业人力成本暴涨。如果属实,多数依赖外籍员工的岗位将无法维持,企业不得不裁员或暂停招聘。一些人甚至断言,这将严重削弱美国在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竞争力。
MAGA支持者则一片叫好。他们长期要求特朗普“兑现承诺”,打击大企业利用H-1B挤压本土劳动者的行为。这次终于看到“重拳出击”,认为特朗普开始回归“美国优先”的初心。
但很快,白宫发言人卡罗琳·莱维特在周末发布澄清声明,纠正了此前的误读:
也就是说,媒体和部分官员的解读有误。真正的政策远没有最初传言的那么严厉。
这项政策只针对未来一年内新申请H-1B签证的外籍员工,且费用为一次性支付。H-1B签证通常可获批六年(三年+三年),许多持有者会在此期间申请绿卡。如果将10万美元分摊到六年,每年成本约1.6万美元,对大型科技公司而言,这笔支出虽然不小,但尚在可承受范围内。
相比之下,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受影响更大。它们利润薄、抗风险能力弱,这笔额外成本可能直接让它们放弃招聘外籍员工。
因此,这项政策的实际效果更像是“变相征税”——美国政府每年可借此新增数十亿美元收入(按每年约10万申请者计算),同时对大企业影响有限,反而可能进一步巩固科技巨头的市场地位,因为它们更有能力承担成本。
MAGA运动的初衷是反大企业、反全球化、保护本土劳动者。但特朗普上台后,多项政策仍偏向大资本。此次H-1B调整,虽有象征性收费,但核心制度未变,也未伤及现有外籍员工,说明其政策重心仍在维护企业利益。
MAGA支持者逐渐意识到,特朗普虽喊着“美国优先”的口号,但在实际行动中,仍受大企业、科技精英和金融资本的影响。他并未真正挑战“大公司优先”的现状,而是用“涓滴效应”来解释——只要大企业赚钱,最终会惠及普通民众。
但这一逻辑正是MAGA运动兴起的原因:民众不再相信大企业会自动分享利益。他们希望看到更实质性的改革,比如对大企业增税、将外籍劳工收费定向用于本土工人培训和福利等。
目前看来,特朗普并未迈出这一步。他的H-1B新政,更像是一次政治平衡:既安抚MAGA情绪,又不真正触动科技企业的根本利益。
未来,美国若要解决本土劳动者与外籍人才之间的矛盾,需要更系统的政策设计,而非一次性的象征性收费。而MAGA运动能否找到真正代表其利益的领导人,仍是未知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