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右侧登录口登录后,可浏览全文
2025年9月14日,伦敦爆发大规模反移民抗议,警方估计参与人数在11万至15万之间。这场集会迅速失控,抗议者与警察爆发激烈冲突,26名警员受伤,数人重伤。现场砸车、纵火、投掷杂物,秩序几近崩坏。按英国七千万人口计算,这场骚乱的规模相当于中国有160万人上街闹事。要是真发生这种事,全国看守所立马爆满,司法系统直接瘫痪。可英国——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——底子还在,监狱、警力、应急机制全压上去,撑得住。而且这还只是开始,抓的人只会更多,不会更少。马斯克通过视频连线“现身”现场,瞬间引爆全球媒体。他没亲自到场,但声音响彻集会现场,支持者高呼他的名字。表面上看,他是在声援“言论自由”和“反政治正确”,实则是在给英国极右翼打气。问题是,一个美国科技富豪,插手英国街头政治,算哪门子民主?
2025-09-15
9月9号,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无人机袭击,结果有15架“天竺葵-2”无人机飞进了波兰领空。这玩意儿大家习惯叫它“小摩托”,技术来源是伊朗的“沙赫德-136”,长得丑,飞得慢,载弹才50公斤,还不如一枚155毫米炮弹猛。但它航程远,能打2500公里,成本还低,俄军拿它当消耗品用,专门磨乌军的防空系统。这次闯进波兰,北约一下子紧张了。波兰赶紧出动F-16和F-35战机升空拦截,地面防空部队也拉响警报,忙活半天,只打下来4架,剩下的11架要么飞出去了,要么掉在波兰地面上。这事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——毕竟外国无人机都飞到你国土上来了,按理说该算严重事件。可北约最后啥也没干,没启动集体防御机制,也没对俄罗斯出招,就这么冷处理了。其实这结果不奇怪。北约这些年嘴上喊得凶,真到了动手的时候,早就没那个底气了。它过去几十年打的都是碾压局,美军带着一帮盟友,海空军压过去,敌人连飞机都起飞不了,哪还用得着搞什么战场防空?所以北约一直不重视低空、慢速、小型目标的防御。美军自己也是在阿富汗、伊拉克打治安战,基地老被火箭弹和无人机骚扰,才想起来把军舰上的近防炮搬到陆地上凑合用。欧洲更惨,连这种改装都懒得搞,压根没准备打这种“脏活累活”。现在被俄罗斯十几架“小摩托”一试,立马露馅。不是波兰空军不行,是整个……
2025-09-14
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提出一个观点:过度刷题可能抑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。这一说法引发了不少讨论。它是否站得住脚?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需要先理解人类思维发展的基本机制。人的认知成长主要依赖两种不同的神经运作方式。第一种是通过接触新信息、新环境,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神经突触连接。这种过程拓展了思维的广度,使人能够应对陌生情境,产生联想与创新。第二种则是对已有神经通路进行反复强化,即通过重复练习使某些思维路径更加高效、自动化。这提升了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,类似于“肌肉记忆”。刷题,本质上属于第二种模式。它通过大量重复训练,巩固已有的解题思路,提升熟练度。这种方法在教育实践中被广泛采用,并非没有道理。许多学科的基础能力,如数学运算、语言语法、物理公式的应用,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。“一万小时定律”所强调的正是这种积累效应……
立陶宛这个国家,不大,但特别能折腾。最近它又上场了,这次换了个新演员——新总理英加·鲁吉涅内。她刚上台就放话:要向中国施压,逼中国回应立陶宛“恢复关系”的提议。这话一出,简直让人笑掉大牙。一个被自己作死搞到经济崩盘、外交孤立的小国,现在反过来要“施压”中国?谁给她的幻觉?一、总理上位:不是有能力,是没人背锅先说说这位鲁吉涅内是什么来头。44岁,行政经验8个月,去年12月才进内阁,当社保和劳工部长。加入社会民主党还不到一年。这种资历,按理说连副部长都勉强,更别说总理。她是怎么上的?……
2025-09-13
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,欧盟一直活在一个自我编织的剧本里:只要把对俄制裁推到极致,俄罗斯经济就会崩溃,普京就会低头,乌克兰危机就能以“西方胜利”收场。这个剧本的设定很美——不用大规模出兵,不必承担战争代价,只要靠“经济武器”就能让一个核大国跪地求饶。但现实是,三年过去了,俄罗斯没跪,乌克兰没赢,欧盟自己却快趴下了。9月10日,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宣布,正在推进第19轮对俄制裁,重点是加速淘汰俄化石燃料、打击所谓“影子舰队”。与此同时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