绑定手机号

手机号码

验证码 

手机验证

关注公众号

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
韩国的外交突围


2025年09月16日 
 

韩国外长赵显明将于9月17日至18日访问北京。
按外交惯例,此轮应由中国出访——去年5月,时任韩国外长赵兑烈已来华,礼节上轮到中方回访。

但这一次,韩国主动飞过来。
不是讲礼节,是讲生存。

李在明内阁清楚:眼下没空纠结外交排场。
韩国正面临两大压力:
一是美韩贸易关系濒临破裂;
二是十月底由韩国主办的APEC峰会能否办出“国际声势”。


一、特朗普的两记耳光:韩国颜面扫地

李在明上台后,迅速与特朗普达成美韩关税协议框架:
韩国以降低对美关税、扩大在美国直接投资为条件,换取美方暂缓对韩加税。

听起来是妥协换和平。
可到了九月,特朗普翻脸不认账:
先是坚持对韩国汽车加征关税,
接着又以“非法劳工”为由,大规模驱逐在美韩国工人。

两记重拳,打得出其不意,也打得毫无体面。
韩国既丢了经济利益,更丢了政治尊严。

更要命的是,如今美国军工体系严重依赖韩国产能。
乌克兰战场上,西方炮弹供应靠韩国撑着;
欧洲装甲部队的维修和升级,用的是韩国零部件;
就连美国海军造船能力不足,也得靠韩国企业接单续命。

一个本该被“保护”的盟友,却成了战时后勤的苦力。
这种结构性依附,让韩国在谈判桌上毫无筹码。

偏偏这个时候,韩国要主办APEC。


二、APEC的面子工程:韩国想攒个大局面

APEC不是普通会议,而是国家地位的展示台。
谁能请来多少大国领导人,谁就赢得外交声望。

今年主办方是韩国,若能促成中美俄三方会晤,那将是爆炸性场面——
不仅全球聚焦,更能彰显韩国“区域枢纽”的角色。

目前情况:

  • 美国已确认出席;
  • 俄罗斯态度未明;
  • 中国尚未正式答复。

韩国急了。
外长亲自跑来北京,目的明确:

  1. 请中国出席APEC,并与特朗普举行双边会谈
  2. 请中国帮忙劝说俄罗斯参会

对中国而言,参加APEC本就是常态——只要条件允许,历届我们都出席。
至于是否借APEC与特朗普见面,其实无关紧要。
中美必然要有一次高层对话,地点在哪并不重要。

真正关键的是,韩国想借中国抬身价。
它需要一个“大国协调者”的身份,来对冲美国的压力。

换句话说,李在明不是来谈礼仪的,
他是来“狐假虎威”——
拿着中国的分量,去跟特朗普讨价还价


三、李在明的两手牌:换人与示好

为了向中国传递诚意,李在明在九月做了两件大事,表面低调,实则深远。

第一,任命卢载宪为新任驻华大使。

卢载宪是谁?
他是韩国第一位民选总统卢泰愚之子。
而中韩建交,正是发生在卢泰愚任内(1992年)。

选择卢家后人出任驻华大使,是一种高度象征性的示好。
相当于告诉中国:
“我们记得那段历史,也愿意延续那份合作基础。”

这不仅是人事安排,更是政治信号——
李在明希望重塑中韩关系,摆脱尹锡悦时期全面亲美的僵化路线。

第二,一次性解雇七名韩军上将。

被撤换的包括:

  •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主席(总参谋长);
  • 陆海空三军参谋长;
  • 韩美联合司令部副司令。

等于把军队一线指挥层全部洗牌。

原因何在?
调查发现,在去年12月尹锡悦试图发动对朝军事挑衅(所谓“尹的叛乱”)事件中,军方高层普遍态度暧昧:

  • 策划阶段:默许甚至支持;
  • 执行阶段:未及时制止;
  • 事后追责:推诿回避。

这些人要么主战,要么指望通过战争获取政治资本。

李在明一锅端掉,表明立场:
半岛不再走对抗路线,和平是最高优先级

哪怕这意味着未来几个月军队将陷入内部清算,无暇专注国防建设,他也照做不误。

这一举动,与金正恩近年来“放弃无谓对抗、转向经济发展”的策略形成呼应。
两人看似敌对,实则都在做同一件事:
用战略退让,换取发展空间


四、中韩关系的本质:制造业宿敌

尽管李在明释放善意,但必须清醒认识:
中韩关系的底层逻辑,是结构性竞争

两国都是制造业立国、出口导向型经济体,产业高度重叠。
在全球市场上,几乎在所有领域都直接对撞:

  • 电子产品;
  • 汽车;
  • 船舶;
  • 化工;
  • 新能源。

唯一例外是存储芯片——这是韩国目前仍具绝对优势的领域。

而就在这一轮AI热潮中,全球受益最大的四家企业分别是:

  • 光刻机巨头ASML;
  • 芯片代工龙头台积电;
  • 存储芯片霸主SK海力士(韩国);
  • 算力卡王者英伟达(美国)。

SK海力士的暴利,成为韩国当前最硬的经济支柱。
但也正因为如此,韩国更不敢轻易站队。

一旦彻底倒向美国,参与对华科技封锁,
中国完全可以扶持长江存储、长鑫存储等企业反制,
届时韩国半导体出口将遭受毁灭性打击。

因此,韩国的选择从来不是“亲美”或“亲华”,
而是“左右逢源”。
它需要在美国的安全庇护与中国市场之间,走钢丝。


五、李在明的精明:看透半岛本质

相比尹锡悦幻想“依靠美国就能主导半岛”,
李在明更现实。
他明白:
朝鲜不会崩溃,美国不会开战,中国不会袖手。
半岛问题没有军事解决方案,只有长期共存一条路。

所以他主动退一步:

  • 军事上撤换主战派;
  • 外交上缓和对华关系;
  • 经济上寻求多元化出路。

这不是软弱,是战略收缩后的再出击。

他知道,当下最大变数不在朝鲜,而在美国国内政治。


六、真正的悬念: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

当前全球经济的最大不确定性,
不是某场战争,也不是某个峰会,
而是美国最高法院将在11月初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是否违宪作出裁决

若裁定违宪,特朗普过去几年单方面加征的关税将面临法律挑战,全球供应链有望松动;
若裁定合宪,则“反全球化、反自由贸易”的政策将获得司法背书,世界将加速分裂为阵营对立的经济区块。

正因如此,至今没有任何国家敢与美国签署正式关税协议
大家都在等:
等美国自己先打完这场宪法战。

李在明也清楚这一点。
他现在拼命拉拢中国,不只是为了眼前利益,
更是为那个“西方彻底排斥中国制造”的可能未来做准备。

一旦欧美因政治极端化而切断与中国供应链,
韩国就有机会填补空白——
前提是,它不能提前选边站死。


结语:小国的生存之道

李在明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。
他不像尹锡悦那样迷信美国承诺,
也不像某些政客热衷意识形态表演。

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。
他知道韩国的极限:

  • 军事上无法独立自保;
  • 经济上无法脱离中国;
  • 外交上无法抗衡大国。

所以他选择闪转腾挪:
用换将示好中国,用APEC拉抬声望,用模糊立场争取空间。

这不是高风亮节,是生存本能。

在这个中美对抗日益刚性的时代,
韩国或许无法成为赢家,
但至少,它不想第一个出局。



已有0人赞
已收藏
上一篇:谈判之际,中国对美发起芯片“双反”调查
下一篇:美国两周内两次军事打击委内瑞拉,是禁毒还是另有所图?
评论或留言 0

登录

注册



返回顶部
留言
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