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右侧登录口登录后,可浏览全文
为期两天的阿拉伯-伊斯兰国家部长级紧急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落幕。结果毫无悬念:一纸强烈谴责声明,外加若干空洞口号。原本指望能出现实质性制裁措施——比如集体禁止以色列船只靠港、切断能源供应或金融封锁——但这些均未出现。会议结束,一切照旧。这并不意外。只要美国霸权尚存,那些日子尚可、被美国“欺负”却未到绝境的国家,就不会真正反抗。弱者的生存逻辑是忍受,而非挑战。敢于对抗强权的,无非三类:已有实力者:如中俄,具备战略对冲能力;走投无路者:如古巴、朝鲜、伊朗,反正已被逼至墙角,不反也是死;不知死活者:如萨达姆的伊拉克、卡扎菲的利比亚,误判形势,主动挑衅,最终落得身死国灭。多数中东国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类。它们富而不强,依赖美国安全承诺,享受石油红利,虽被轻视,但尚能自保。因此,面对卡塔尔遭轰炸事件,选择克制,实属必然。一、卡塔尔之痛:盟友被弃的警钟然而,克制不代表无动于衷。卡塔尔事件的真正冲击,在于它撕开了美国“保护伞”的最后一层遮羞布。卡塔尔是谁?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所在地(乌代德空军基地),年租费高达数亿美元;长期向……
2025-09-16
最近沙特遇到两件挺窝火的事。第一件事,沙特“帮”了以色列一把,虽然它自己可能都不想承认。背景是这样的:以色列和也门胡塞武装长期互相攻击,但以往这些打击大多绕着走,尽量不经过其他国家领空,尤其是沙特这种大国。可前段时间,以色列在空袭卡塔尔时,导弹是直接穿过沙特领空过去的。这一下开了个口子。胡塞武装一看:以色列都能借道沙特,那我反击以色列……
第四轮中美经贸会谈即将在西班牙举行,这是双方在长期对抗后又一次接触。但美方在会谈前夕并未表现出缓和姿态,反而连续采取多项施压行动。美国联合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英国等国军舰以“自由航行”名义进入台海;施压墨西哥对中国商品加征“二次关税”;再度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“实体清单”。这些动作并非临时起意,而是典型的战略前奏——在谈判开始前制造紧张氛围,试图通过外部压力提升自身议价地位。其逻辑是:先制造危机,再以“解决危机”为条件,换取中方让步。过去十年,美国习惯于以“实力地位”与中国对话。所谓“实力地位”,即依托军事同盟、金融霸权、技术垄断三大支柱,迫使对手在谈判桌上低头。但现实正在改变:军事上,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行动自由已受到实质性限制,中国区域拒止能力成型;金融上,美元信用持续透支,美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,债务驱动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;技术上,华为5G、国产AI芯片、先进封装等领域的突破,正在瓦解“不可替代”的神话。美国仍掌握部分高端环节,但已无法单方面决定……
2025-09-14
2025年9月13日,唐纳德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封致“北约国家及全世界”的公开信。内容冗长、情绪化、逻辑跳跃,但核心意图清晰:将俄乌战争的责任从自己身上剥离,并迫使欧洲盟友承担更多代价。这不是政策宣示,而是一次典型的政治甩锅术——以强硬姿态掩盖战略无力,用荒诞条件转移矛盾焦点。这封信的背景是近期三起国际事件:特朗普盟友查理·柯克在活动中遭枪击身亡;以色列疑似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袭击;波兰声称遭遇俄罗斯无人机越境攻击。其中,波兰事件成为导火索,欧洲多国借此向美国施压,要求北约采取更强硬行动。面对压力,特朗普没有选择协调或安抚,而是反手抛出一份近乎羞辱性的“最后通牒”。其内容可归纳为五点:要求所有北约国家立即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,否则美国不会对俄实施“重大制裁”;指责部分北约国家仍在购俄油,“令人震惊”,削弱自身谈判地位;提议北约集体对中国征收50%至100%关税,称此举有助于结束俄乌战争;强调这是“拜登和泽连斯基的战争”,他只是来“帮助结束”的;威胁若不听从他的方案,北约就是在浪费美国的时间、金钱与耐心。表面看,这是强硬路线的延续;实则是一场精准的三重打击——既推卸责任,又制造混乱,更趁机敲打……
最近,国家连发三份重量级文件,表面上看是常规政策更新,实则暗流涌动——中国城市群、都市圈的格局正在经历一次系统性重估。这三份文件分别是:《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中共中央、国务院)《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》(国务院)《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》(自然资源部、国家林草局)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方向:国家正在重新定义哪些城市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,哪些区域……
2025-09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