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当地时间9月16日,普京突然现身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联合军演“西方-2025”现场。
他身穿军装,抵达诺夫哥罗德州的穆利诺靶场,全程观摩演习收尾阶段。
克里姆林宫发布消息:
此次演习共动员10万名军人、1万套武器系统、333架飞机、约250艘舰艇,另有6个国家派出军事观察员。
普京特别强调,演习内容充分“借鉴了特别军事行动”(即俄乌战争)的经验。
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阅兵或视察。
这是一次高度政治化、精准时机选择、充满挑衅意味的战略表演。
目标只有一个:北约。
普京之所以高调亮相,是因为俄罗斯正面临自战争爆发以来最危险的地缘挤压。
9月10日,北约在波兰上空击落了19架从白俄罗斯方向飞入的俄军无人机。
这不是误判,是有预谋的拦截行动,标志着北约防空体系已实质介入俄乌冲突。
紧接着,波兰总统纳夫罗茨基签署决议,正式允许北约成员国军队常驻波兰领土。
法国、丹麦、德国迅速响应,宣布将派遣军机进驻波兰空军基地。
这还不止。
波兰已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口岸,并在边境集结至少4万大军,摆出全面对峙姿态。
更关键的是,北约高层已公开讨论“向乌克兰派遣维和部队”或“安全保障部队”。
虽然尚未正式下令,但政策铺垫已完成。
下一步,只差一个“借口”。
当前局势清晰:
北约正在为军事介入乌克兰铺路,而波兰是其最激进的先锋。
如果北约真的从波兰方向进入乌克兰西部,甚至直接对白俄罗斯发动“闪电战”,
俄罗斯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危机:
乌克兰战场将从南北夹击变为三面受敌:
顿巴斯战果可能前功尽弃:
俄军在顿巴斯苦战三年,才勉强控制部分区域。
若北约从西线压境,乌军必然反扑,俄军将陷入两线作战,补给线面临被切断风险。
白俄罗斯成为“软肋”:
卢卡申科政权并不稳固,国内反俄情绪潜伏。
若北约以“保护民主”为名介入,白俄可能迅速崩溃,进而威胁俄罗斯西部边境。
因此,普京必须做两件事:
“西方-2025”军演,就是普京的答案。
而他亲自穿军装到场,甚至在间隙把玩枪械、摆拍硬汉形象,更是刻意为之的心理战操作。
普京反复强调“10万兵力、1万套装备参演”,意在告诉北约:
我们不是只在乌克兰前线投入力量。
我们还有能力在西线组织大规模防御甚至反击。
这既是事实,也是夸大。
俄罗斯确实保留了部分战略预备队,但远未到“游刃有余”的地步。
否则,为何不把这些兵力直接投入顿巴斯,一举拿下哈尔科夫或第聂伯罗?
答案很简单:这些部队是“吓阻资本”,不是“决胜力量”。
它们的存在,是为了让北约知道——
你要动手,我也能动手,代价你得掂量。
通过与白俄罗斯联合军演,普京在强化一个政治信息:
白俄罗斯不是“缓冲国”,而是俄罗斯的延伸。
攻击白俄,就是攻击俄罗斯本土。
这是在警告北约:
别想“只打乌克兰、绕开俄罗斯”。
一旦战火烧到白俄,俄罗斯将视为直接侵略,可能触发全面战争。
普京称演习“借鉴了特别军事行动经验”,实则在暗示:
我们已经从战争中学会如何对抗北约标准的军队。
乌军的背后是美国训练、北约战术、西方装备。
我们打了三年,不仅没垮,反而更适应这种高强度对抗。
言下之意:
你们的军队来,我们也照打。
尽管普京表现得强硬,但俄罗斯的家底并非无限。
人口与兵源压力:
1.4亿人口看似不少,但适龄兵源有限。
过去三年已动员数十万人,伤亡惨重,国内反战情绪悄然上升。
再大规模征兵,社会承受力将达极限。
军工产能吃紧:
虽然无人机、炮弹产量提升,但高端装备如精确制导武器、电子战系统仍依赖进口或仿制。
长期消耗战下,质量与数量难以兼顾。
经济被制裁拖累:
西方制裁虽未击垮俄罗斯,但技术封锁导致产业升级停滞,能源收入因油价波动而不稳。
军费扩张已挤压民生支出。
因此,这场10万人的军演,更像是“集中展示存量”,而非“无限动员能力”。
它能吓住犹豫者,但吓不住决心已定的对手。
尽管波兰叫嚣最凶,德国、法国也表态支持,但北约整体态度仍谨慎。
原因有三:
所以,北约当前的动作,本质是虚张声势:
但就是不跨过最后那条线:地面部队进入乌克兰。
国际政治的铁律是:
雪中送炭的少,趁火打劫的多。
北约真正等待的,不是乌克兰“快撑不住了”,而是俄军出现明显溃败迹象。
到那时,他们才会“果断介入”,以最小代价摘取胜利果实。
当前俄白与北约的对峙,是一场典型的“边缘政策”博弈。
双方都在试探对方底线,但都不想真正开战。
普京搞军演,不是为了打仗,而是为了避免打仗。
他希望用展示武力的方式,让北约知难而退。
北约搞军演、派兵、放话,也不是真要打,而是为了逼俄罗斯让步。
他们希望俄军在压力下主动撤出乌克兰,或接受不利和谈条件。
这场博弈的胜负,不取决于谁的军队更多,而取决于谁更能承受长期消耗,谁更不怕升级风险。
俄罗斯有核武器兜底,不怕全面战争;
北约有经济与技术优势,不怕长期封锁。
最终,谁先眨眼,谁就输了。
而目前看来,双方都还在死撑。
毕竟,在这场棋局中,退一步,就可能万劫不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