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最近,中国海军福建舰一口气弹射三款舰载机的视频刷屏了。画面中,歼-15T、歼-35、空警-600接连从甲板起飞,电磁弹射干脆利落,动作流畅。这下,军迷圈又炸了。
不过这次不是因为看不懂,而是因为——又被“打脸”了。
过去这些年,中国军工的发展节奏,早就把军迷的知识储备按在地上摩擦。九三大阅兵时,多少人看到歼-20、东风-17直呼“不可能”;现在福建舰直接实现常规动力航母电磁弹射五代机,军迷们反倒淡定多了,只问一句:“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?”
9月22日,官方集中发布福建舰弹射舰载机的视频。很多人以为这是“刚刚发生”的事,其实不然。
在《远海有多远》这部宣传片里,一个镜头显示船用时钟的时间是“2025年3月19日”。再看甲板上工作人员穿着厚冬装,明显是春季或冬季的装束,和现在9月的天气对不上。
结论很明确:这次三机弹射的实际测试,早在半年前就完成了。视频是“预制”的,现在才放出。
当时福建舰正在进行第7次海试。从年中开始,军迷就在猜它啥时候服役,7月没来猜8月,8月没来猜9月。现在视频一出,说明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已经稳定可靠,离正式入列不远了。
要知道,解放军的装备发布有个规律:研发一代,装备一代,公开一代。等拿出来给你看的时候,早就不是“试验品”,而是成熟产品了。
所以,3月份能稳定弹射三型飞机,现在肯定更稳了。
说到电磁弹射,很多人以为美国是第一个。没错,美国确实是第一个把电磁弹射器装上航母的国家。
2017年,福特号航母服役,成为全球首艘配备电磁弹射的航母。但问题来了:福特号至今没弹射过自家的五代机F-35C。
这听起来很魔幻,但事实就是如此。
F-35C已经服役多年,产量破千,美军也装备了上百架。可福特号偏偏不用它,反而继续用四代机F/A-18。更离谱的是,美军还搞了个“物理隔离”:福特号部署在东海岸,F-35C全在西海岸,根本见不着面。
美军解释说,福特号设计早于F-35项目,系统不兼容。但这话站不住脚。理论上,电磁弹射器是可以调节弹射力度的,适配不同机型。可美国就是没解决这个问题。
反观福建舰,不仅实现了电磁弹射,还一口气弹射了三款舰载机,其中包括隐身五代机歼-35。这是全球首次在航母上完成五代机的电磁弹射。
更关键的是,福建舰是常规动力航母。
过去美国一直说,电磁弹射耗电量大,只有核动力航母才能撑得住。常规动力搞电弹?不可能。结果中国直接打破这个“神话”,用常规动力实现了稳定电弹。
这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战略上的“弯道超车”。
从视频看,福建舰的弹射效果比福特号更“猛”。
福特号弹射时,舰载机常常刚离甲板就往下掉,需要飞行员快速拉升。而福建舰的飞机,在还没完全脱离甲板时就已经腾空而起,姿态更稳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中国的电磁弹射系统输出更强劲,加速更平滑。
但这不是靠“堆电量”实现的。福建舰用的是综合电力管理系统,能智能调节弹射力度,对不同机型“量身定制”。既保护飞机结构,又保证起降安全。
这种“精准控制”,比美国那种“大力出奇迹”的模式更先进。
未来中国造核动力航母,这套系统还能进一步优化。而美国现在还在为“福特号能不能弹F-35”发愁。
这次福建舰的测试,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:西太平洋的“远海”概念正在消失。
视频中,伴随福建舰出海的,还有055型万吨大驱。055的活动半径,决定了航母编队的作战范围。
从中国沿海算起,向外推进1000公里,正好覆盖到第二岛链的核心——关岛。
这意味着,中国航母编队已经具备前出西太平洋、直逼关岛的能力。
过去,美军靠“岛链战略”围堵中国。第一岛链由日本、台湾、菲律宾构成,第二岛链则是小笠原群岛、关岛、帕劳一线。
但如今,第一岛链早已形同虚设,第二岛链也失去了封锁意义。
福建舰编队加上空警-600预警机、歼-35隐身舰载机、歼-15T电子战飞机,再配合陆基火箭军,已经能实现“你探、我打、他协同”的立体作战模式。
整个西太平洋,在中国海军面前变得“透明”。
回顾20年前,中国还在为没有航母发愁。2005年,美国已经开始造福特级航母,F-35项目也在推进。当时谁能想到,20年后,中国不仅有了电磁弹射航母,还能在常规动力上实现五代机弹射?
如果那时候你告诉军迷:“003号航母会用电弹,还能弹五代机”,肯定被当成笑话。
可现在,这一切都成了现实。
军迷们早已习惯了这种“被打脸”的节奏。从“不敢信”到“不意外”,再到“还有啥没露的?”,心态一步步转变。
中国军工的发展,不是按部就班,而是不断突破“不可能”。
所以,下次再看到什么“科幻级”装备亮相,别急着怀疑。因为等你反应过来的时候,人家早就用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