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2025年10月2日,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南部霍尔木兹甘省的一场会议上公开表示:由于德黑兰城市过度扩张、水资源枯竭、地面沉降严重,伊朗“别无选择”,必须把首都迁到南部。
这是伊朗总统第一次用“别无选择”这样强硬的措辞谈迁都。虽然过去也有领导人提过类似想法,但大多停留在讨论阶段。这次说得这么狠,显然不只是因为缺水。
翻翻历史就知道,迁都从来都不是单纯为了改善环境或交通。
比如明朝的朱棣。他通过“靖难之役”推翻侄子建文帝上位,得位不正,江南士人对他不服。南京是建文帝的老巢,儒家势力根深蒂固,民间对他的统治合法性一直有质疑。
于是,他把自己的大本营北平改为北京,先设为“行在”,自己常住不去南京。后来干脆下令修建紫禁城,十四年后正式迁都。
表面上说“天子守国门”,实际是:
再看哈萨克斯坦。1997年,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把首都从南方的阿拉木图,搬到靠近俄罗斯的阿斯塔纳(现努尔苏丹)。
为什么?
还有印度尼西亚。2019年,总统佐科宣布要把首都从雅加达迁到东加里曼丹的新建城市。
雅加达是传统政治中心,保守势力盘根错节。佐科出身草根,虽当了十年总统,但想推动修宪连任失败,政治阻力太大。
迁都,等于换个地方重新布局:
佩泽希齐扬说迁都因为缺水、地面沉降,这些确实是问题,但不是全部。
德黑兰的问题早就有:
但这些问题存在几十年了,为什么现在突然“别无选择”?
关键在政治。
伊朗真正的权力核心不是总统,而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。他长期坐镇德黑兰,掌控着革命卫队、司法系统和宗教机构。总统只是执行者,权力有限。
佩泽希齐扬属于温和派,主张与西方缓和关系,推动伊核谈判。但2025年6月,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,造成935人死亡。这种情况下,哈梅内伊不可能支持“妥协”,只能强硬回应,否则会被批“软弱卖国”。
结果就是:联合国和欧盟恢复对伊制裁,经济更难,外交更孤立。
佩泽希齐扬想破局,但在德黑兰动不了手——哈梅内伊的势力太强。
所以,迁都成了他的“突围计划”:
如果能拉来几个“金主”,对方自然会出面帮伊朗缓解制裁压力,改善外交环境。
问题是,伊朗现在的情况,很难让人放心投资。
2025年上半年,伊朗在地区冲突中表现拉胯,军事上挨打,外交上被孤立。这种情况下,别说追加投资了,就连2021年签的中伊25年合作协议,后续怎么落实,外界都在观望。
没人愿意把钱投给一个“打不赢、稳不住”的国家。
而且,迁都不是一两年的事。光是规划、征地、基建,就得十几年,耗资巨大。伊朗经济本就受制裁,财政紧张,钱从哪来?
就算真把首都搬走,哈梅内伊也不会跟着搬。德黑兰还是宗教和军事中心,真正的权力仍在北方。
佩泽希齐扬高调提迁都,表面是为了解决缺水、沉降等现实问题,
实质是一场政治突围——在哈梅内伊的压制下,找个新地方重新起局。
但迁都不是万能药。
没有足够的资源、稳定的局势和外部支持,再大的计划也难落地。
历史上,成功的迁都都是权力、资源、时机三者结合的结果。
伊朗现在缺的,恰恰是这三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