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俄乌战争打到现在,很多人已经有些“战事疲劳”。但最近,这场冲突又引发全球关注——不是因为前线战况,而是因为波兰突然关闭了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铁路口岸。9月12日,波兰政府宣布这一决定,理由是: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正在靠近波兰边境的地区举行大规模军演,同时,前几天有十多架无人机进入波兰领空。出于安全考虑,波兰必须采取紧急措施。这看似是波兰的“自保动作”,但影响远不止两国之间。因为它直接掐断了中欧班列的关键通道,导致大量中国货物滞留边境,欧洲客户收不到货,中国货主急得跳脚。一、中欧班列的“咽喉”被卡住了中欧班列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陆上物流大动脉,目前通达欧洲26个国家、220多座城市。而这些班列中,超过90%都要经过波兰东部的马拉舍维奇。这里是中欧班列进入欧盟后的第一站,几乎所有货物都要在这里完成清关、换轨、分拨,然后再发往德国、法国、荷兰等欧洲各国。可以说,马拉舍维奇就是中欧陆路贸易的“心脏”。现在波兰一纸命令关闭铁路口岸,等于把这条大动脉直接掐断。大量列车停运,货物积压,供应链瞬间瘫痪。这对依赖准时交付的制造业、电商和零售业来说,打击不小。中国外交部迅速回应:中欧班列是中波、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,符合各方利益。波兰应采取有效措施,保障班列畅通,这也是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的责任。这话说得直接,甚至有点硬。因为这事确实不讲理——你波兰自己有安全顾虑,凭什么让中国和……
2025-09-16
中美第四轮经贸会谈在西班牙落幕。会议尚未结束,特朗普便迫不及待提前发声:“我们已就TikTok出售达成协议!”并宣布将于19日与中国通电话。他显然认为自己赢了。但这场所谓的“胜利”,更像是一场自我安慰的独角戏——他赢的,不过是一句空话,一场寂寞。一、沉默首日与“峰回路转”:谈判的真实节奏。会谈第一天,美方罕见地保持沉默,未发布任何声明。这绝非偶然,而是暗示:首轮交锋异常激烈。美国原本指望以高压姿态逼迫中方让步,尤其是在TikTok问题上速战速决。但中方并未按其剧本走……
为期两天的阿拉伯-伊斯兰国家部长级紧急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落幕。结果毫无悬念:一纸强烈谴责声明,外加若干空洞口号。原本指望能出现实质性制裁措施——比如集体禁止以色列船只靠港、切断能源供应或金融封锁——但这些均未出现。会议结束,一切照旧。这并不意外。只要美国霸权尚存,那些日子尚可、被美国“欺负”却未到绝境的国家,就不会真正反抗。弱者的生存逻辑是忍受,而非挑战。敢于对抗强权的,无非三类:已有实力者:如中俄,具备战略对冲能力;走投无路者:如古巴、朝鲜、伊朗,反正已被逼至墙角,不反也是死;不知死活者:如萨达姆的伊拉克、卡扎菲的利比亚,误判形势,主动挑衅,最终落得身死国灭。多数中东国家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类。它们富而不强,依赖美国安全承诺,享受石油红利,虽被轻视,但尚能自保。因此,面对卡塔尔遭轰炸事件,选择克制,实属必然。一、卡塔尔之痛:盟友被弃的警钟然而,克制不代表无动于衷。卡塔尔事件的真正冲击,在于它撕开了美国“保护伞”的最后一层遮羞布。卡塔尔是谁?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军事基地所在地(乌代德空军基地),年租费高达数亿美元;长期向……
2025年9月14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公开表示,乌军在苏梅州边境方向有所推进,并在顿涅茨克和哈尔科夫地区对俄军造成“重大损失”。同一天,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,过去24小时内,俄军防空系统在多地拦截了361架乌克兰无人机和多枚美制“海马斯”火箭弹。更引人关注的是,多家俄罗斯媒体披露:目前在乌克兰作战的外国雇佣兵人数已超过2万人,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北约国家。这一消息如果属实,意味着俄乌冲突的性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——从最初的地区战争,演变为带有直接对抗色彩的国际化冲突……
9.3阅兵之后,美国政坛骤然转向。特朗普政府加速推进战略收缩,新国防战略草案已送至总统与防长案头。据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斯透露,其核心内容令人震惊:为避免与中国全面对抗,美国将放弃东半球,退守西半球。这不是局部调整,是战略崩塌。所谓“放弃东半球”,实则是彻底退出欧亚大陆争霸,回归美洲大陆,谋求成为区域性强国。这一决策一旦落实,意味着二战以来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开始瓦解。更讽刺的是,欧洲还没反应过来,自己已经成了被抛弃的对象。一、特朗普的“体面撤退”:先进攻,再收缩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主旋律,从来不是“重振美国”,而是有序撤退。但他不要狼狈撤离,要的是“体面的战略收缩”。如何体面?先制造危机,再以危机为由撤军。这是他的标准操作。打贸易战,名义上是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,实则是用无差别关税撕毁盟约体系,甩掉全球责任;威逼俄乌停战,表面是“和平使者”,实则是切断对乌援助,逼欧洲独自承担战争成本;高调叫嚣“与中国脱钩”,实则是在为退出亚太做舆论铺垫。贸易战的本质,不是经济手段,而是政治清算。它用关税威胁日韩、施压欧盟、孤立印度,目的只有一个……
2025年9月13日,东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“人民前线”发布了一支新创作的军歌MV,名为《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》。这支视频一经推出,迅速引发广泛关注。这首歌旋律刚劲有力,歌词直白明确。其中一句“拥抱澎湖湾,驻泊基隆港,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宝岛上”,清楚表达了对台湾问题的立场。用军事术语来说,这不是象征性表态,而是直接亮明了武力统一的意图。就在同一天,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了27架军机,与海军舰艇编队协同行动,在台湾岛周边空域和海域展开海空联合战备巡航。军事行动与宣传内容同步进行,一动一静,配合紧密,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:解决台湾问题,已经从战略构想进入实际推进阶段。一、历史画面,现实指向……
2025年,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报告《思想殖民——美国认知战的手段、根源及国际危害》,系统揭露了美国如何通过非军事手段在他国制造动荡,包括思想渗透、文化操控、NGO渗透、舆论操控等。报告中提到的模式,在尼泊尔正在上演一出活生生的现实版。一、尼泊尔政变:七天推翻政府,套路与孟加拉如出一辙2025年9月,尼泊尔局势突变。在短短一周内,总理奥利政权被迅速推翻,本人被迫逃离首都,国家陷入事实上的无政府状态。表面上看,这是一场由国内矛盾引发的“民众抗议”,但其节奏之快、组织之严密、结果之彻底,远超一般社会骚乱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幕与2024年8月的孟加拉国骚乱高度相似。当时,孟加拉国政府被大规模街头运动推翻,背后主导者正是美国长期豢养的“白手套”组织——国家民主基金会(NED)及其关联机构。如今,尼泊尔重演这一剧本,而幕后金主,依旧是NED。二、NED:美国海外颠覆行动的“专业承包商”NED名义上是“非政府组织”,实则是美国国务院的延伸机构,专司在全球范围内策动“颜色革命”。特朗普第一任期曾试图裁撤该机构,但因卢比奥等建制派议员强力阻挠而未能彻底执行。卢比奥深知,这类组织是美国维持全球影响力、低成本干预他国政治的核心工具,绝不能轻易放弃。最终结果是:“美国国际开发署”被裁,但NED得以保留。从此,NED成为美国海外政治干预的唯一“合法白手套”。在尼泊尔……
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,欧美深陷乌克兰泥潭,能源危机、军备耗尽、财政吃紧。很多人当时都在问:这是不是我们收复台湾的天赐良机?为什么我们没动?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很久。表面上看,那确实是窗口期:欧美制裁俄罗斯自损八百,再对中国动手,经济可能直接崩盘;中东虎视眈眈,伊朗、土耳其若趁乱扩张,欧美东西两线应接不暇;国内疫情封控导致经济承压,社会情绪需要新焦点,统一大业既能凝聚人心,又能刺激军工、基建等产业;更何况,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,法理正当性远超俄乌冲突,国际制裁压力小得多。按常理推演,此时动手,代价最小,阻力最低。可我们没动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只能用“以我为主,不依赖外势”来安慰自己:中国实力足够,不必趁乱而动,等准备更充分时再收,成本更低。但直到近年六代机亮相、9.3阅兵大批新装备“下饺子”,我才真正明白——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把台湾当成终点,而是当作撬动整个战略格局的支点。一、留着台湾,才能名正言顺地“扩军”设想一下:如果中国今天已经统一,没有了“国家未完成统一”这个理由,我们还在疯狂造航母、搞六代机、批量下水万吨大驱,周边国家会怎么想?日本、越南、菲律宾、印度会立刻警觉:你打谁?是不是要收拾我们?它们会迅速抱团,甚至主动邀请美军重返亚太,形成围堵联盟。美国更会借机大肆渲染“中国威胁论”,把所有军事动作都定义为“霸权扩张”。但有了台湾……
中美贸易战自2025年初开打,历经三轮谈判,双方将“关税休战期”延至11月10日。表面看,经贸关系似乎迎来喘息窗口。但仅仅过去几个月,博弈重心已悄然转移——从关税清单,转向台海风云。美国根本没打算停手。它只是换了战场。短短四天内,连出三记重拳,全部直击中国核心利益,节奏之密、意图之狠,毫无掩饰。一、三天三招:美国在台海的精准挑衅第一招:军援加码。9月10日,美国宣布将对台军事融资预算提升至10亿美元。这笔钱名义上是“协助防卫”,实则是直接为“台独”势力输血。武器一旦到位,不仅会打破两岸军力平衡,更会……
特朗普政府向来爱出些惊人主意。今年3月,路透社曝出一个消息:美国曾考虑以《防扩散安全倡议》为名,在海上拦截伊朗油轮,扰乱它的石油出口。这听起来不稀奇,美国以前也干过类似的事。但问题来了:印度洋这么大,上哪去拦?在霍尔木兹海峡拦?不行,那里在伊朗导弹射程内,一动手就等于直接开战。在曼德海峡拦?也不行,胡塞武装盯着呢,风险太高。漫无目的地派军舰到处巡?那得多少船?成本太高,不现实。想来想去,最合适的地点只有一个:马六甲海峡。这里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,中东石油运往东亚,十有八九要从这儿过。伊朗的油轮,很多也是奔着中国来的。美国盯上这里,表面是冲着伊朗,实际上也想试试能不能借此卡住中国的能源通道。但美国做事,从来不喜欢自己单干。就像红海危机时搞了个“护航联盟”,这次特朗普政府也想拉一帮人,搞个“马六甲联合舰队”,专门在马六甲和巽他海峡附近巡逻,查伊朗的船。想法挺好,可一找人,就碰了壁。美国去游说马六甲沿岸三国——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印尼,结果大家都不积极。没人愿意出头当这个“拦路虎”,计划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虽然“联合舰队”没搞成,但这事透露出来的信号很值得琢磨。美国的真实目的,是想借伊朗油轮这个由头,测试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封锁马六甲海峡,控制中东到东亚的石油命脉。而中国,正是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