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2025年9月13日,东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“人民前线”发布了一支新创作的军歌MV,名为《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》。这支视频一经推出,迅速引发广泛关注。这首歌旋律刚劲有力,歌词直白明确。其中一句“拥抱澎湖湾,驻泊基隆港,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宝岛上”,清楚表达了对台湾问题的立场。用军事术语来说,这不是象征性表态,而是直接亮明了武力统一的意图。就在同一天,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了27架军机,与海军舰艇编队协同行动,在台湾岛周边空域和海域展开海空联合战备巡航。军事行动与宣传内容同步进行,一动一静,配合紧密,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:解决台湾问题,已经从战略构想进入实际推进阶段。一、历史画面,现实指向……
2025-09-16
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,欧美深陷乌克兰泥潭,能源危机、军备耗尽、财政吃紧。很多人当时都在问:这是不是我们收复台湾的天赐良机?为什么我们没动?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很久。表面上看,那确实是窗口期:欧美制裁俄罗斯自损八百,再对中国动手,经济可能直接崩盘;中东虎视眈眈,伊朗、土耳其若趁乱扩张,欧美东西两线应接不暇;国内疫情封控导致经济承压,社会情绪需要新焦点,统一大业既能凝聚人心,又能刺激军工、基建等产业;更何况,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,法理正当性远超俄乌冲突,国际制裁压力小得多。按常理推演,此时动手,代价最小,阻力最低。可我们没动。很长一段时间,我只能用“以我为主,不依赖外势”来安慰自己:中国实力足够,不必趁乱而动,等准备更充分时再收,成本更低。但直到近年六代机亮相、9.3阅兵大批新装备“下饺子”,我才真正明白——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把台湾当成终点,而是当作撬动整个战略格局的支点。一、留着台湾,才能名正言顺地“扩军”设想一下:如果中国今天已经统一,没有了“国家未完成统一”这个理由,我们还在疯狂造航母、搞六代机、批量下水万吨大驱,周边国家会怎么想?日本、越南、菲律宾、印度会立刻警觉:你打谁?是不是要收拾我们?它们会迅速抱团,甚至主动邀请美军重返亚太,形成围堵联盟。美国更会借机大肆渲染“中国威胁论”,把所有军事动作都定义为“霸权扩张”。但有了台湾……
在今年的阅兵式上,一款新型舰载预警机——空警-600——首次公开亮相。与此同时,美国媒体却把注意力集中在另一款机型上:空警-700。他们推测,这款飞机早已服役,而且正在改变西太平洋的空中力量格局。这个推测不是凭空来的。早在2020年底,美国的卫星就在沈阳飞机公司的机场上拍到了一架外形特别的飞机。它不像以往的任何一款中国预警机,雷达罩形状独特,机身紧凑,引起了美方的关注。当时美军情报部门一度以为这是“高新-16”系列的改进型号,但后来发现,这其实是全新的空警-700。从那以后,这架飞机就成了……
2025-09-15
“福建”号航母在完成穿越台湾海峡的航行后,已抵达海南三亚某军港,还没有正式停稳,甲板上就开始忙碌起来。从现场画面看,直-18运输直升机频繁起降,舰载机测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同时,歼-35隐身舰载战斗机和空警-600舰载预警机的轮廓也陆续出现在甲板上,虽然尚未正式公开飞行测试,但这些迹象表明,“福建”舰已进入服役前的最后准备阶段。关于它何时正式加入海军序列,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。一种是“国庆献礼说”——认为“福建”舰南下时机精准,可能赶在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宣布服役,既是对国家的献礼,也能展示海军……
最近,国家统计局一位副司长在公开场合谈了当前房地产的情况。他说,今年前八个月,虽然受国内外环境变化影响,楼市有些波动,但商品房销售和住宅价格的同比跌幅正在缩小。去库存的效果还在显现,整体市场正朝着“止跌回稳”的方向走。不过他也坦率指出,目前销售量仍在下降,市场的恢复需要时间。接下来要让楼市真正稳住,还得继续努力。这番话看似平常,其实挺关键。它没有用“形势一片大好”或者“彻底崩盘”这种极端说法,而是既承认问题存在,又指出有好转迹象。这种表达方式,比过去那种非黑即白的说法更让人信服。对普通人来说,现在买房确实犹豫。很多人觉得房价还是高,不敢下手;开发商也在降价卖房,但成交量上不去。官方……
这事现在谁都知道了,不提名字,但说的就是那个连锁西北菜馆。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,创始人出来回应,结果越描越黑,舆情直接爆了。很多人以为是罗永浩一句话把它干翻的,其实不是。罗永浩只是点了个火,真正烧起来的,是早就堆满一屋子的干柴——消费者积了多年的怨气,这次全炸了。贵,不可怕;贵得不合理,才要命先说最核心的问题:贵。这根本不是秘密。一份土豆丝卖40多,一个素菜动辄五六十,肉菜轻松上百,人均消费直逼200+。你去商场随便吃顿饭,结账时心里咯噔一下,正常反应。但贵本身不是原罪。爱马仕贵吗?劳力士贵吗?私人飞机更贵,可没人骂它们“坑人”。为什么?因为预期对得上。你进奢侈品店,就知道自己要花钱买品牌、买身份、买服务。没人进去问:“你们这包怎么比我家冰箱还贵?”问题就出在……
美国农民正在绝望地哭诉,这是我这辈子种得最好的庄稼,因为关税战,中国不要了,现在只能打碎了烂在地里……自2025年1月起,中国已全面暂停采购美国大豆与玉米。取而代之的是,巴西的大豆正通过新建的港口和升级的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。卢拉访华期间签署的12个港口建设项目,将进一步压低巴西大豆的物流成本,预计降幅达18%。中国对南美基础设施的投资早已不是秘密,这些布局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供应链优势。美国农民的困境,根源不在天气,也不在产量,而在于他们赖以生存的市场逻辑崩塌了。他们习惯了高杠杆、高投入、高出口的农业模式……
2025年9月12日,福建舰穿过台湾海峡,直奔南海。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航行,而是一次宣告:中国终于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型航母,且即将正式服役。这艘满载排水量超8万吨、配备电磁弹射系统、全通甲板的巨舰,标志着中国在航母技术上完成了从“能造”到“造得好”的跨越。它不是用来凑数的摆设,而是实打实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战略平台。从此,中国成为全球唯二掌握电磁弹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现役航母的国家……
钱是怎么来的?为什么一张纸、一串数字,能换来粮食、房子和石油?这不是简单的经济学问题,而是文明秩序的核心命题。主流叙事常把货币起源归于“以物易物不便”,于是人们自发创造一般等价物。这是典型的西方小贩式想象——仿佛市场是天然存在,商人是宇宙中心。但真实历史远非如此。货币的本质,不是交易工具,而是权力凭证。它的诞生与演变,始终围绕着“谁掌控信用”这一根本斗争展开。人类历史上只存在两种货币形态:一是中央主权货币,信用基础是国家政权;二是私人资本货币,信用基础是金融集团。前者由政府发行,服务于社会治理与经济稳定;后者由私人机构主导,目标是资本增殖与控制。现代人熟悉的美元、英镑、欧元,皆属后者。而中国自上古以来建立的复合货币体系,则代表前者的历史巅峰。必须明确一点:国家先于货币,而非相反。没有组织化的政治实体,就不可能有稳定的信用系统。所谓“原始社会自发产生货币”的说法,不过是为资本合法性编织的神话。中国的国家形态在一万年前已趋成熟,而欧洲直到17世纪霍布斯提出“利维坦”理论,才勉强理解何为国家。因此,当谈论文明时,真正的文明史就是中国文明史。西方近几百年的制度演进,本质是对中华治理模式的学习与……
2025-09-14
最近,国家连发三份重量级文件,表面上看是常规政策更新,实则暗流涌动——中国城市群、都市圈的格局正在经历一次系统性重估。这三份文件分别是:《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中共中央、国务院)《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》(国务院)《关于支持深圳进一步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若干措施》(自然资源部、国家林草局)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方向:国家正在重新定义哪些城市能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,哪些区域……
2025-09-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