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,美国保守派媒体人查理·柯克遇刺事件本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,行凶者与受害者均为美国白人,按理说并未涉及种族或族裔层面的冲突。然而,这一事件却意外在美国华裔社群中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内部分裂,暴露出部分移民群体在身份认同、政治立场与生存策略上的深层矛盾。事情的导火索在于,美国政府随后发起了一场被称为“大举报”的社会清查行动,鼓励公众举报任何曾公开嘲笑、批评或调侃查理·柯克的人。柯克作为特朗普支持者中的代表性人物,在美国右翼圈层中拥有大量拥趸,尤其是在保守派华人群体中,他被视为“美国精神”的象征之一。他遇刺后,一些极端支持者情绪激动,迅速响应政府号召,开始在社交媒体和社区中搜寻“不忠”言论。令人意外的是,不少华裔美国人积极参与了这场举报运动,对象不是外族,而是自己的同胞。一些原本活跃于华人社群的保守派成员,开始翻查朋友圈、群聊记录、社交媒体发言,将曾经对柯克表达过不满、讽刺甚至只是轻微质疑的熟人、邻居、亲友逐一曝光。有人因转发过讽刺漫画被举报,有人因在私聊中称其为“煽动分子”而遭出卖,甚至有人因质疑庇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而反被指控“造假”。在这场混乱中,理性声音几乎被淹没。有人试图劝解:“不过观点不同,何必赶尽杀绝?”结果话音未落,自己也被列入举报名单。一些自称“客观中立”的华裔知识分子发文感叹“美国变了,言论自由正在消失,社会正在滑向互相揭发的深渊”,但这类言论很快也被视为“软弱”“同情左派”,遭到围攻和举报。少数清醒者指出:“美国从未真正自由过,只是过去对某些群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”但这种反思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毫无市场,迅速被淹没在新一轮的互相攻击……
右侧登录口登录后,可浏览全文
赞
赞
已有0人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