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2025年8月,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·穆尼尔再度访美,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丹·凯恩举行会谈。这是他在不到两个月内的第二次赴美行程。与此同时,巴基斯坦前国家安全顾问穆伊德·优素福在《外交事务》杂志撰文,题为《为什么美国应该押注巴基斯坦》,系统阐述华盛顿应调整南亚战略的必要性。这一系列动向背后,是美国对印度战略投资的全面反思,以及对南亚地缘格局的重新计算。过去二十多年,美国将印度视为制衡中国的“天然盟友”,却逐渐发现新德里并不愿充当其地缘棋子。与此同时,曾被边缘化的巴基斯坦,正重新成为美国可操作的战略支点。自21世纪初起,美国将印度定位为“印太战略”的核心支柱,试图通过政治支持、军事合作与技术共享,将其塑造为遏制中国的区域力量。然而,印度始终奉行独立外交路线:与俄罗斯保持武器交易和能源合作,投资伊朗恰巴哈尔港,拒绝在联合国等场合对中国采取敌对立场,甚至在关税政策上对美设置壁垒。拜登政府虽对此多有不满,但出于“围堵中国”的大局考量,选择容忍。然而,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其“交易主义”外交风格彻底打破了这一默契。他要求盟友必须“百分百配合”,否则即视为对手。印度的“多边平衡”策略,在特朗普看来无异于“两面下注”。2025年6月,特朗普试图推动印巴和解,要求莫迪政府回应巴基斯坦的和平倡议。遭拒后,两人再未通话。这一事件标志着美印关系从“战略性忍耐”转向公开裂痕。美国意识到,印度并非可靠盟友,而是一个追求多极化、不愿依附任何单一霸权的独立行为体。在此背景下,美国开始重新评估巴基斯坦的战略……
2025-09-14
2025年9月13日,唐纳德·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封致“北约国家及全世界”的公开信。内容冗长、情绪化、逻辑跳跃,但核心意图清晰:将俄乌战争的责任从自己身上剥离,并迫使欧洲盟友承担更多代价。这不是政策宣示,而是一次典型的政治甩锅术——以强硬姿态掩盖战略无力,用荒诞条件转移矛盾焦点。这封信的背景是近期三起国际事件:特朗普盟友查理·柯克在活动中遭枪击身亡;以色列疑似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袭击;波兰声称遭遇俄罗斯无人机越境攻击。其中,波兰事件成为导火索,欧洲多国借此向美国施压,要求北约采取更强硬行动。面对压力,特朗普没有选择协调或安抚,而是反手抛出一份近乎羞辱性的“最后通牒”。其内容可归纳为五点:要求所有北约国家立即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,否则美国不会对俄实施“重大制裁”;指责部分北约国家仍在购俄油,“令人震惊”,削弱自身谈判地位;提议北约集体对中国征收50%至100%关税,称此举有助于结束俄乌战争;强调这是“拜登和泽连斯基的战争”,他只是来“帮助结束”的;威胁若不听从他的方案,北约就是在浪费美国的时间、金钱与耐心。表面看,这是强硬路线的延续;实则是一场精准的三重打击——既推卸责任,又制造混乱,更趁机敲打……
2025年9月,美国保守派政治人物查理·柯克在公开活动中遭枪击身亡。事件本身并未超出美国暴力犯罪的常规范畴——每年超两万起枪击致死案件中,政客被杀虽不常见,却也非孤例。同期,一名乌克兰女性在纽约地铁站内被推下轨道碾压致死,一名印度籍工程师在休斯顿街头遭随机枪击丧命。这些案件在美国国内激起的舆论涟漪极为有限。真正引发争议的,是中国互联网上部分网民对柯克之死的反应。有人调侃“拥枪者死于枪下”,有人称其“死得其所”,也有将其生平言行与死亡方式并列,视为某种因果报应式的黑色幽默。对此,某高校一位教授公开发文指责,称此类言论“突破人类文明底线”。这一指控不仅荒谬,而且彻底错置了……
2025年9月上旬,尼泊尔爆发大规模社会动荡。从加德满都到博克拉,从贾纳克普尔到比拉德讷格尔,抗议浪潮席卷全国主要城市。示威者焚烧政府建筑、堵塞交通要道、冲击政要住宅,警方以催泪瓦斯和实弹应对,造成至少19人死亡、百余人受伤。前总理贾拉·纳特·卡纳尔的住所被焚毁,其69岁的妻子在火中重伤不治。首都加德满都的特里布万国际机场及博克拉国际机场一度停摆,内阁总理奥利于9月9日宣布辞职,多名部长随之请辞。导火索确系一名尼泊尔富家子弟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展示豪车、名表与海外奢华生活。此类行为在全球范围内并不罕见,但在人均GDP不足1300美元、青年失业率长期高于30%的尼泊尔,这种炫耀无异于公开羞辱。更关键的是,民众对财富来源的高度怀疑。尼泊尔政商界普遍存在裙带资本主义现象,许多富豪家族通过矿产开采、基建项目、电力特许经营等渠道积累财富,其合法性长期存疑。公众早已形成一种共识:炫富的背后,往往是权力寻租与制度腐败的直接体现。面对舆论发酵,尼泊尔政府未选择追查财富来源或引导公共讨论,反而采取最粗暴的方式——以“打击假新闻和仇恨言论”为名,全面封禁未注册的社交媒体平台,包括Facebook、YouTube、Instagram等主流应用。这一决策暴露了执政集团的认知水平:他们以为信息屏蔽能消除不满,却不知……
2025年9月13日,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,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,同时针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实施的歧视性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。两项调查同日发布,指向明确,程序清晰,构成一次完整的法律与产业政策组合动作。这不是突发的情绪化反应,也不是被动防御下的仓促应对,而是中国在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新阶段后,首次以系统性、结构性方式主动发起的规则层面交锋。这一行动背后,折射出中美关系深层格局的变化。其意义远超单一贸易争端,至少传递出四个不容忽视的战略信号。自2018年起,美国将半导体作为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核心工具,层层加码出口管制,试图通过“卡脖子”延缓甚至阻断中国的技术升级路径。其逻辑是:只要控制高端芯片供应,就能压制中国在5G、人工智能、高性能计算等关键领域的突破。现实却是,这一策略不仅未能奏效,反而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。以华为为例,2019年被纳入实体清单后,其手机业务一度受挫。但2023年8月,在美国商务部长访华当日,华为发布搭载自研5G芯片的手机产品,标志着其在先进制程设计与供应链重构上取得决定性进展。此后,昇腾系列AI芯片迅速迭代,昇腾910B性能已接近英伟达A100水平,而即将量产的920B据行业分析预计可对标H100。这并非实验室数据,而是正在进入实际部署阶段的产品。制造端同样取得突破。中微半导体的……
波兰声称有俄罗斯无人机“入侵领空”,北约随即启动“东部哨兵”行动,法国、德国、丹麦紧急向波兰部署战斗机,在俄乌边境西侧摆出威慑姿态。俄罗斯立刻宣布暂停俄乌和谈。这场看似突发的连锁反应,实则是各方早已排练多时的剧本——没有意外,只有算计……
我国防部长董军日前应美国防长赫格塞思之邀,举行视频通话。美方主动约见,本身就说明问题:今天的美国,已不再具备单向定义全球安全秩序的能力。它需要沟通,不是出于善意,而是出于现实压力。通话中,董军明确指出,两军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尊重、和平共处的基础上,核心是尊重彼此利益。他强调,任何企图以武力支持“台独”、借台湾问题遏制中国的行为,注定失败。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清晰: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稳定,坚决反制外部干涉和挑衅行为。中国的发展目标明确——专注自身建设,捍卫正当权益。遏制中国?威慑中国?干涉中国?这条路走不通。这些话不是外交辞令,而是事实陈述。美方清楚,若失去与中国军方的沟通渠道,误判风险将急剧上升。如今的视频通话,不是技术进步的象征,而是战略焦虑的体现。过去美国发号施令,别国揣摩意图;现在轮到美国主动联络,试图摸清中方动向。地位互换,不言自明。曾几何时,特朗普执政初期的美国,确有睥睨全球的资本。2017年……
2025-09-13
美联储降息预期骤然升温,市场风向在数周内彻底翻转:从“利率高、股市涨、债市牛、就业猛”的“完美经济”,瞬间切换为“高利率不可持续、股市泡沫破裂、债市濒临崩盘、就业数据造假”的末日叙事。这背后,不是经济基本面的突变,而是一场人为制造的危机剧本——特朗普正试图效仿安倍晋三,用激进的货币与财政手段,将美国经济“冻结”在当前状态,熬过他的执政周期。2012年安倍上台时,日本经济已停滞近二十年。他推出的“安倍经济学”三支箭——超宽松货币政策、扩张性财政政策、结构性改革——看似宏大,实则核心目标只有一个:不让经济继续下滑,也不求真正增长,只求稳住2012年的水平,拖过八年。具体操作:股市翻倍:日本央行直接入市购买ETF,人为推高股指,制造“经济回暖”假象;日元贬值50%以上:提升出口竞争力,同时吸引海外资本流入;央行资产负债表翻倍:无限量购债,实质上是财政赤字货币化。结果如何?日本既未陷入恶性通胀,也未实现实质性……
9月12日,枪杀保守派活动家查理·柯克的嫌疑人泰勒·罗宾逊被警方拘留。破案的关键,不是FBI的监控网络,也不是什么高科技追踪,而是他亲爹的“大义灭亲”。案发后,罗宾逊回到家中,向父亲坦白:“我杀了柯克。”父亲没有犹豫,直接报警,亲手将儿子送进警局。泰勒·罗宾逊,22岁,无犯罪记录,曾就读于犹他州立大学,后转入迪克西技术学院学习电气技术。在外人看来,他是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,成绩平平,生活稳定,家庭和睦。但熟悉他的人说,近几年他对美国保守派,尤其是对柯克,积怨极深。这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长期政治对立发酵后的极端爆发。警方调查发现,他作案前已做足准备:提前购买弹药;多次前往柯克演讲地点踩点;在网上发布模糊的威胁言论。整个行动冷静、周密,绝非情绪失控的“疯子行为”,而是一次有预谋的……
卡塔尔自诩中东的“瑞士”,走的是四面逢源的路线——跟伊朗眉来眼去,和以色列暗通款曲,对美国更是鞍前马后。它每年砸重金买美制武器,F-15QA、爱国者系统一单接一单,表面看是军备升级,实则不过是花钱买个心理安慰。真要打起来,卡塔尔国防靠的不是这些装备,而是驻扎在乌代德空军基地的美军。换句话说,它的安全是外包的,保镖是租来的。可问题就出在这儿:你把安保外包给了“中东美军”,而以色列恰恰是这支力量的实际操盘手。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,从来不是为谁主持公道,而是服务于以色列的战略节奏。在这种结构下,卡塔尔所谓的“中立”和“防御能力”根本不堪一击。以色列真要动手,别说防空系统能不能拦住导弹,关键是那些美制武器的启动权限,掌握在谁手里?没有华盛顿点头,很多系统连电都充不上。所以,别说什么“防得住”,那是自欺欺人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东那些王爷们,一边在公开场合跟美国称兄道弟,一边偷偷给巴基斯坦、塔利班甚至某些极端组织输血。他们不傻。他们清楚得很:自己花大价钱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