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从2025年8月7日开始,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所谓“贩毒”罪名对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发出通缉令,此后美军迅速在加勒比海集结重兵,摆出一副要动真格的架势。截至目前,美军已在该区域部署了8艘水面舰艇,包括一艘两栖攻击舰、两艘两栖登陆舰、两艘驱逐舰、一艘巡洋舰和一艘濒海战斗舰。此外,至少有一艘核潜艇在水下活动,同时还有海军陆战队地面部队和10架F-35战斗机进入战备状态。在这期间,美军击沉了两艘委内瑞拉籍船只。第一次发生在9月2日……
2025-09-21
2025年9月19日,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命令:今后申请H-1B签证的外国人,每年必须缴纳10万美元费用。不是一次性,是每年都要交。这个数字一出来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听错了吧?10万美元?比很多人的年薪都高。但这事真是特朗普干得出来的。命令当天签署,两天后,也就是9月21日就要生效。只给了一天缓冲期。消息一出,大批原本不在美国、但持有或正在申请H-1B签证的外籍人士立刻慌了。不少人连夜订机票,赶在21号前飞回美国,生怕政策一落地,人就进不去了。虽然白宫后来澄清,这项收费只针对新申请者,已经拿到签证的人暂时不受影响,但大家还是不敢赌。毕竟特朗普的风格太unpredictable(不可预测)——今天说的,明天可能就改了。谁敢拿自己的工作和身份开玩笑?表面上看,这是个移民政策调整。实际上,这是赤裸裸的“捞钱+施压”组合拳。H-1B签证是美国发给外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签证,主要用在科技行业。谷歌、苹果、微软这些大公司每年都要申请几千个名额,用来招聘工程师、程序员。而这些人里,很大一部分来自印度。原因很简单:印度工程师技术不错,英语流利,工资要求又比美国本土员工低不少。对公司来说,性价比高,能省成本。可这对特朗普来说,就是“抢美国人饭碗”。他一直认为……
这次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,按常理,利率一降,美元应该走弱才对。但奇怪的是,美元指数没怎么跌,反而稳住了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市场预期被提前管理了。美联储一边降息,一边释放“未来不会大幅宽松”的信号,等于变相告诉市场:别指望大放水,我们只是小幅调整。换句话说,这次降息看起来是放松,实际上效果接近收紧。给点甜头,又不让大家太兴奋。玩的就是这种预期管理。美国在金融操作上确实老道。从政策口风到市场节奏,拿捏得很准。国内不少人对此佩服得不行,甚至有点盲目崇拜,总觉得美国金融市场怎么动都对,自己这边怎么做都不行。现代金融体系是以美元为核心的。谁掌握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,谁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全球资本流向。特朗普(懂王)当总统那会儿,经常一句话就能让股市大涨或暴跌。他随便发个推特,市场就得抖三下。这不是因为他有多高明,而是因为他的位置决定了信息的权重。他身边的人,只要提前知道政策动向,就能提前布局,赚得盆满钵满。据说那一波,他家族及相关圈子赚了大约300亿美元。这还只是一个短期掌权者的收益。那真正长期影响美联储决策的那些人——比如华尔街大行、美联储内部核心圈、幕后金主——在过去一百年里,到底从中获得了多少利益?这个数字恐怕没人敢算。金融说白了,就是信息的游戏。谁离权力近,谁就掌握……
特朗普说的“赚钱”,不是吹牛,是有实际操作支撑的。今年7月,美国和北约签了一个叫“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”的协议。这协议说白了就一句话:美国负责提供武器,钱由欧洲国家来出。这就像开了一家军火店,美国是供货商,欧洲是客户,乌克兰是使用者。美国不用自己掏钱,也不用承担运输和后续维护的成本,只管发货,钱全由欧洲买单。没过多久,这笔“生意”就落地了。9月17日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,将接收首批价值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,其中包括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的导弹。这些武器是美国生产的……
要搞明白美国为什么对华为这么紧张,得先说说互联网是怎么回事。很多人觉得互联网就是个工具,用来发消息、看新闻、买东西。但对美国来说,互联网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工具,而是一个全球性的情报系统。互联网最早是美国军方搞出来的,目的是为了在战争中保持通信和信息控制。所以它天生就带“情报”属性。后来这个系统慢慢扩展,成了今天我们用的全球互联网。但它的本质没变:美国是这个系统的总控中心。你可以把全球互联网想象成一个五层楼的结构,美国站在最顶上,一层一层往下控制。第一层:美国是总指挥。美国掌握着互联网的根服务器、核心协议、技术标准。全球的网络流量,很大一部分都要经过美国的节点。这意味着,美国有能力监听、拦截、甚至操纵全球的网络信息。过去曝光的“棱镜门”事件、美国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电话的事,都不是偶然。这说明,美国早就把互联网当成了自己的情报工具。第二层:各国的……
最近,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看起来又紧张了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说对普京“很失望”,还要求欧洲盟友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,甚至扬言要制裁从中印买俄油的国家。与此同时,美国开始向乌克兰交付价值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,包括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的导弹。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出来表态,说已经收到北约“优先支援清单”里的第一批武器。这些动作都在传递一个信号:美国还在支持乌克兰,美俄对抗没有缓和。但与此同时,另一些消息却让人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。9月12日,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电台讲话中透露,美俄之间的谈判进展很快,而且“和乌克兰问题无关”。这话一出,很多人觉得奇怪。一边是公开施压,一边却在私下谈事?更耐人寻味的是,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随后也表态:美俄之间的对话一直在进行,双方正在讨论能源合作,特别提到了“萨哈林1号”项目——这是俄美在能源领域的一个合作案例。一边嘴上说要制裁,一边又在谈能源合作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再看战场。俄罗斯总统普京说,愿意在和平谈判中“有条件妥协”。可与此同时,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却说,俄军在所有战线上都保持进攻态势。一个说要谈和,一个说还在打,这不矛盾吗?而美国这边……
2025年9月9日,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,造成人员伤亡。这个动作在国际上引起巨大震动。卡塔尔不是普通国家,它是中东局势的“中间人”,很多敏感谈判都在那里进行。现在以色列直接打上门,等于打破了中东长期维持的一种默契。更关键的是,这次袭击发生时,哈马斯代表正在多哈和美国方面谈停火。以色列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动手,明显是不给谈判留余地。事后,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合作组织迅速反应,57个国家联合谴责以色列。国际社会普遍认为,这种对中立国首都的军事打击,严重违反国际法。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反思,反而在9月15日公开把矛头指向中国和卡塔尔。他说,中国和卡塔尔利用社交媒体“放大反以信息”,还说要投入资金反击所谓“信息战”。这话听着像是甩锅,但背后其实反映出以色列现在处境尴尬,急需找人背锅。以色列打卡塔尔,图的是什么?这次行动不是冲动之举,而是有明确战略目的。第一,试探美国的底线。据以色列媒体第12频道报道,这次空袭得到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默许。袭击发生后,美国驻卡塔尔使馆只发了个“避难通知”,没对以色列提出任何批评。这种“沉默”被很多人解读为纵容。但问题在于……
最近韩国挺热闹。一边是34岁的韩国海警为救一名落水的中国老人不幸遇难,引发两国公众关注;另一边,首尔街头却有人组织反华集会,喊着“中国干预大选”“经济衰退是中国人害的”这类口号。9月19日,韩国媒体传出消息:国务总理金民锡下达指令,如果事态继续升级,将对这些反华集会采取强硬措施。这事儿听着有点矛盾:一边是民间救人牺牲的温情,一边是政治集会的敌意。到底怎么回事?这些集会不是突然冒出来的。从今年6月李在明当选总统后,韩国部分右翼团体就开始在首尔频繁组织示威。他们打出的口号很熟悉:“中国干涉韩国选举”“李在明亲华就是背叛美国”“韩国经济不行都怪中国”。乍一听,还以为中国是哪个霸权国家在操控韩国。可实际上,中国对韩国一直以经贸合作为主,外交上也没搞过什么强制手段。这些右翼团体的真实身份其实很清楚:他们是亲美派,也是前总统尹锡悦的支持者。集会现场经常能看到美国国旗,有人用英语喊口号,作风和西方NGO组织的套路一模一样。说白了,这些人不是反华,而是亲美。他们的目标不是保护韩国利益,而是维护过去几十年韩国亲美路线的“政治正确”。在中国看来……
以前美国跟中国谈,总带着一股“我是老大”的劲儿,动不动就说“从实力地位出发”。今年年初,美国一边在科技、贸易上搞限制,一边又想跟中国谈,结果中国根本不理。那时候美国还想端着架子,中国就晾着它。但从9月开始,情况变了。9月14日,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经贸会谈;9月19日,两国元首通话。这说明美国态度软了,中国也愿意接招。为什么美国低头了?因为几轮交手下来,它发现“实力地位”这套在中国这儿行不通了。更关键的是,它手里能卡中国脖子的东西,越来越少了……
卡塔尔这个国家,别看地方小,能量不小。它有半岛电视台,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阿拉伯语媒体之一。中东不管是政府还是武装组织,有什么话想放出去,往往都通过它。更重要的是,卡塔尔是中东的“谈判中心”。不管是政府对政府,还是政府对反政府组织,很多秘密谈判都在多哈进行。因为它跟谁都能说得上话——和美国关系好,和欧洲关系好,和中国关系好,甚至和伊朗、哈马斯也保持联系。再加上它特别有钱。卡塔尔已探明天然气储量排世界第三,占全球13.1%;石油储量也不少,占全球1.5%。全国人口才305万,其中本地公民只有45万左右,剩下都是外籍劳工。2024年,卡塔尔人均GDP是7.16万美元,是中国的5倍多。要是按本地人算,那更是人均百万级别。这么一个既有钱、又有媒体、又有人脉、还和各大国关系都不错的国家,按理说应该很安全。但它偏偏被以色列打了。而且是在美国主导的谈判期间,在美军最大的海外基地——乌代德空军基地旁边,被人炸了。更讽刺的是,卡塔尔刚在2025年5月和美国签了总额超过2435亿美元的大单:买了波音客机、通用电气发动机,还花了几十亿美元买美国MQ-9B无人机和反无人机系统。说白了,就是交了一大笔“保护费”。结果呢?真出事了,美国没拦,没解释,也没报复以色列。这让卡塔尔彻底明白一件事:钱买不来真正的安全。中东的平衡为何崩了?过去几十年,中东基本是“三国演义”:一边是以色列和西方支持的力量;一边是沙特为首的逊尼派阵营;一边是伊朗为首的什叶派阵营。这三股势力互相牵制,谁也吃不掉谁。在这种格局下,像卡塔尔这样的小国,反而能左右逢源,当个中间人,赚取外交红利。但现在不一样了。伊朗阵营被持续打压,影响力大幅缩水;沙特虽然有钱,但军事上一直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