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9月10日晚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,正式公布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面积、范围及功能分区。此举距离国务院批复设立该保护区,仅过去数小时。设立自然保护区,是主权国家对其领土行使管辖权的常规手段。中国此举,既是对黄岩岛主权的再次宣示,也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化安排。法律依据充分,程序合法,国际实践普遍。但菲律宾坐不住了……
2025-09-17
2025年9月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呼吁:北约和G7国家应集体对中国商品加征50%至100%的关税。他还要求所有北约成员国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。这一提议迅速引发国际关注。值得注意的是,他最初将印度和中国并列,但随后在G7场合只点名中国。这说明,美国的战略重心已经明确:集中力量遏制中国。这不是什么新策略。过去几年,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现在的特朗普政府,都在尝试拉拢盟友共同对华施压。但这次不同的是,特朗普把话说得更直白,动作更激进。同时,美国一边提出加征关税,一边又与中国进行新一轮关税谈判。这种“边谈边打”的做法,是美国一贯的双轨策略:用谈判拖延时间,用威胁施加压力。一、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?特朗普选择这个时机,不是偶然。当前,俄乌冲突持续,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加深。美国借此机会向欧洲施压,要求其在对华政策上站队,正是看准了欧盟“不敢轻易得罪美国”的心理。他提出“对中国加税是为了惩罚买俄油”的说法,听起来像是在延续对俄制裁逻辑。但实际上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占总进口量约17%,低于从沙特的进口比例(19%),且大多是长期合同、价格稳定。所谓“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”的说法,根本站不住脚。真实目的只有一个:借题发挥,制造中欧对立,推动西方形成统一的对华围堵阵线。他还声称这些关税是……
卡塔尔刚主持完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联合会议,一致声讨以色列越境袭击。会幕未落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便坐不住了。他公开喊话,指责卡塔尔与部分西方国家“围攻”以色列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他罕见地将中国拖入这场舆论战,在一天之内,于三个不同场合三次点名中国。这不是偶然发言,是战略操弄。频率之高、指向之明确,说明这已进入以色列官方叙事的核心框架。一、首次提及:耶路撒冷财政部会议——“孤立”的归因转移内塔尼亚胡第一次提到中国,是在耶路撒冷的财政部会议上。他坦承:以色列正面临“一定程度的国际孤立”。但问题来了——他不反思政策根源,反而迅速将责任外嫁,提出所谓“两大新威胁”。第一个“威胁”:西方穆斯林人口结构变化。他说,随着欧洲等西方国家穆斯林移民增多,这些国家对以色列的态度正在“系统性恶化”。他们不仅反对加沙战争,甚至“从根本上敌视以色列的存在”,未来可能实施经济制裁或武器禁运。结论是什么?“以色列必须自力更生,武器要自己造,经济需求要尽量内部消化。”这套说辞看似现实主义,实则危险。它把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,简化为文明冲突与人口替代的阴谋论。其潜台词是……
2025年9月12日,联合国大会以142票赞成、10票反对、12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《纽约宣言》,重申推进巴以问题和平解决,落实“两国方案”。这是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建国诉求的又一次明确支持。美国和以色列投下反对票。尽管如此,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形成共识:长期拖延无法解决问题,必须推动政治解决进程。就在决议通过前几天,9月8日至10日,以色列连续对中东和北非多国发动军事打击,目标包括巴勒斯坦、黎巴嫩、叙利亚、突尼斯、卡塔尔和也门。这一系列行动打破了海湾国家长期维持的“安全幻象”,让整个地区局势急剧升温……
2025年9月15日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Social上宣布:美军当天对一艘运往美国的“毒品船”发动打击,击毙3名所谓的“委内瑞拉毒品恐怖分子”。这已是短短两周内,美国第二次对委内瑞拉采取军事行动。此前在9月2日,美军刚刚以类似理由发动一次袭击,击毙11名“贩毒分子”。9月13日,委内瑞拉政府进一步证实:一艘美国驱逐舰于12日非法闯入委内瑞拉专属经济区,强行截停一艘正在正常捕鱼的渔船,并扣押长达8小时……
2025-09-16
李在明上台后,迅速与特朗普达成美韩关税协议框架:韩国以降低对美关税、扩大在美国直接投资为条件,换取美方暂缓对韩加税。听起来是妥协换和平。可到了九月,特朗普翻脸不认账:先是坚持对韩国汽车加征关税,接着又以“非法劳工”为由,大规模驱逐在美韩国工人。两记重拳,打得出其不意,也打得毫无体面。韩国既丢了经济利益,更丢了政治尊严。更要命的是,如今美国军工体系严重依赖韩国产能。乌克兰战场上,西方炮弹供应靠韩国撑着;欧洲装甲部队的维修和升级,用的是韩国零部件;就连美国海军造船能力不足,也得靠韩国企业接单续命。一个本该被“保护”的盟友,却成了……
2025年9月13日,就在中美即将展开第四轮关税谈判之际,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:对美国进口的模拟芯片(AnalogChip)启动反倾销调查。同时,针对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芯片采取的歧视性措施,启动反歧视调查。两项调查同步推进,被称为“双反”措施。动作迅速、目标明确,显然是对美国近期在芯片领域持续施压的直接回应。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贸易调查,而是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逐步掌握主动权后,打出的一记实招。它释放出一个信号……
中美在马德里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。美国原本打算故技重施——一手挥舞制裁大棒,一手端着讨饭碗,妄图以“虚空造牌、坐地起价、吃拿卡要”的祖传手段,站着把便宜占了。结果呢?两天谈判结束,美国财长贝森特灰头土脸走出会议室,连一句体面说辞都拿不出来。唯一对外放风的,是抱怨中方提出“激进要求”,美方“不能牺牲国家安全”。言下之意,他委屈了。可笑。按特朗普政府好大喜功的尿性,但凡捞到一丁点好处,早就敲锣打鼓、全球直播了。如今闭口不谈成果,只能说明一件事……
2025年9月9日下午3点,以色列战机突然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城北的哈马斯代表处发动空袭。虽然哈马斯高级领导人当时不在现场,侥幸躲过一劫,但这次行动仍然震惊了国际社会。很多人可能会说:中东本来就是乱局,以色列向来不管不顾,这次炸了卡塔尔,有什么稀奇?但这件事还真不简单。卡塔尔不是普通国家,它在中东乃至全球地缘格局中,一直扮演着特殊角色——一个被各方默认的“中立安全屋”。更关键的是,卡塔尔还是美国在中东最铁的盟友之一。美国在中东最大的海外军事基地——乌代德空军基地,就设在卡塔尔境内,驻扎着上万名美军,掌控着美军在中东大部分空中行动。可这次以色列战机大摇大摆飞进来,炸完就走,美军基地毫无反应,卡塔尔花大价钱买的美制防空系统也全程“沉默”。这背后,暴露的问题远比一次空袭本身严重。一、卡塔尔为何成了“安全屋”?卡塔尔国土面积只有1.15万平方公里,人口中本国人不到45万,是个典型的小国。但它靠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,在外交上走出了独特路线:不站队、不依附,谁都能谈,谁都能接触。在阿拉伯国家中,卡塔尔是唯一允许哈马斯设立代表处的国家。从2007年起,卡塔尔就定期向加沙提供资金援助,2018年后,每月援助金额高达3000万美元。2012年,时任卡塔尔国王哈马德还成为唯一一位亲访加沙、并受到哈马斯接待的阿拉伯国家元首。半岛电视台作为卡塔尔国营媒体,长期在巴以问题上偏向哈马斯,批评以色列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军事行动。这种立场,在沙特、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中显得格格不入。但卡塔尔这么做,不是为了……
中美今年第四轮经贸会谈在西班牙马德里结束。中方通稿标题直指核心:《中美就TikTok等经贸问题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》。一个“等”字,却掩盖不了事实——TikTok是本次会谈唯一真正意义上的议题。其余所谓“经贸合作”,不过是陪衬。中方通稿称,双方进行了“坦诚、深入、富有建设性的沟通”。这十个字,需逐层拆解:“坦诚”:分歧巨大,无须掩饰。双方都清楚彼此底线,无需绕弯子。“深入”:话题触及核心利益,不是走过场,而是真刀真枪地谈了细节。“富有建设性”:这是关键。相比过去常见的“建设性”,多了“富有”二字,意味着有具体进展,而非空谈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通稿未使用“交换意见”。这一短语在外交语境中,等同于“各说各话,毫无成果”。此次避而不提,说明会谈确有实质推进。但推进到哪一步?通稿给出答案:“就以合作方式妥善解决TikTok相关问题、减少投资障碍、促进有关经贸合作等达成了基本框架共识。”三个议题,一个“基本框架共识”。这意味着:没有最终协议;没有法律效力;只是初步意向。然而,下一句透露了更重要的信息:“双方将就相关成果文件进行磋商,并履行各自国内批准程序。”“成果文件”四字,意味深长。它表明,会谈并非仅停留在口头,而是形成了书面备忘录或草案。这正是“富有建设性”的底气来源——至少纸面上有了东西。通稿第二段明确表态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