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以色列对加沙城的地面进攻已经全面展开。仗一开打,国际社会的批评就没停过。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打算退,反而在一次政府会议上把话挑明了:未来几年,以色列很可能要面对“国际孤立”,这条路躲不掉,只能硬扛,靠自己。这不是情绪化发言,而是实打实的战略调整。他直接点出,以色列经济得往“自给自足”方向转,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对外贸易。尤其是武器和军事装备,一旦被卡脖子,从国外买不进来,怎么办?……
2025-09-18
9月2日上午,上合峰会间隙,中、俄、蒙三国元首举行会晤。中方官方通稿提到“深化互利合作”,并列出三个“联通”:“硬联通”:推进跨境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;“软联通”:加强战略对接,扩大本币结算;“心联通”:加强旅游、文化、地方往来。措辞含蓄,但实际动作不小。俄新社和塔斯社当天直接报道:中俄已签署关于建设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,管道将经蒙古国,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(俄气)CEO米勒进一步确认:这份备忘录是“具有法律约束力”的,涉及“西伯利亚力量-2”和“东方联盟”两条管道,后者同样是过境蒙古的输气线路。一、备忘录不是合同,但已迈出关键一步“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”听着正式,其实本质是框架性协议。它确定了合作方向、基本原则和机制,但不包含具体价格、工期、投资比例等交易细节。真正的买卖,还得靠后续的补充合同。这就像买房前签的意向书:双方同意要合作,但具体多少钱、什么时候交房、谁出税,还得再谈。不过,能走到这一步,说明三方至少在政治层面达成了共识。尤其是俄罗斯,已经……
9月18日凌晨,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,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调整为4%至4.25%。这一决定符合市场普遍预期。此前,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,市场预测降息25基点的概率高达94%,只有6%的可能性会降50基点。这次降息不是因为特朗普天天在社交媒体上喊话施压,而是美国经济基本面确实撑不住了。最直接的导火索是糟糕的就业报告。9月9日,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非农年度基准修正数据,将截至3月的一年里,非农就业岗位总数下修了91.1万个。这意味着,过去一年看似强劲的就业增长,其实有很大水分。更关键的是,经过修正后,有两个月的非农数据已经变成负增长。而最新的8月非农数据,仅增加2.2万人,远低于预期。更离谱的是6月数据:7月首次公布时为14.7万;8月下修至1.4万;到9月5日,直接被下修为负1.3万。也就是说,6月份非但没新增就业,反而减少了1.3万人。面对这种趋势,美联储在决议声明中,悄悄改了措辞:删除了“劳动力市场状况依然稳健”;改为“就业增长放缓”;把“失业率保持在低位”改成“失业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低位”;新增一句:“判断就业形势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”。这等于明说:就业市场在恶化,不能再拖了。通胀方面,美联储也调整了表述:原来的“通胀率仍然略高”,改为“通胀率有所上升,且仍处于略高水平”。一边是就业走弱,一边是通胀没下来。这种局面,就是典型的“滞胀”前兆。正常情况下,就业差要降息刺激经济,通胀高则要加息压制。现在两边打架,美联储只能选……
9月17日,沙特首都利雅得,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项共同防御协议。协议中最关键的一条是:对其中一国的攻击,将被视为对两国的侵略。这意味着,如果有人打沙特,巴基斯坦就要介入;反过来,如果有人打巴基斯坦,沙特也会出手。这不是普通的合作备忘录,而是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安排。签字仪式上,沙特王储萨勒曼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亲自出席,双方在文件上签字后握手拥抱。值得注意的是,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元帅也到场见证。一位军方高层出现在这种外交场合,本身就说明了这件事的分量。当天,巴基斯坦总理专机进入沙特领空时……
9月15日,美日韩三国代号“自由之刃25”的联合军演在东海启动。几乎同一时间,中国海军的运-8Q反潜巡逻机从本土起飞,穿越琉球群岛,经宫古海峡直插演习核心区域。这一动作打乱了美日韩的节奏,现场一度陷入被动。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侦察飞行,而是一次明确的信号释放:你搞你的演习,我走我的航路。规则,不是你们说了算。一、“自由之刃25”:不只是演给朝鲜看……
2025-09-17
当地时间9月15日,特朗普在他自己的社交媒体“真实社交”上发帖,宣布要起诉《纽约时报》,理由是诽谤和损害名誉,索赔金额高达150亿美元。150亿是什么概念?《纽约时报》这家公司目前的总市值才96亿美元。换句话说,就算把整家报社卖光,也赔不起这个数。这已经不是索赔,更像是公开喊话。但对特朗普来说,金额多少不重要,重点是态度。他向来认为自己是被媒体围攻的对象,现在要反击,就得动静大一点。他在帖子里把《纽约时报》骂得很狠,说它是“美国历史上最差劲、最堕落的报纸”,是“激进左翼民主党的喉舌”,还说这家报纸十多年来说了他和他家人无数谎话。那到底是什么事让他这么生气?直接导火索是两件事……
9月16日,埃及总统塞西公开表示,以色列是敌人。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特别,毕竟埃及是阿拉伯国家,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犹太人国家,两国历史上打过多次战争。但这句话在现在说出来,其实很不寻常。自从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署《埃以和平条约》以来,埃及是第一个与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国家。从那以后,两国虽然谈不上亲密,但官方层面一直维持着“冷和平”状态。几十年来,埃及政府从没在正式场合把以色列称为“敌人”,连暗示都没有过。每次加沙地带爆发冲突,埃及的反应都差不多:先象征性地谴责几句,然后呼吁双方克制,最后推动停火谈判。哪怕2023年“阿克萨洪水”行动爆发,造成大量平民伤亡,埃及官方的表态也还是老一套,不批评以色列的具体行动,更不会升级到定性为“敌人”。长期以来,埃及的策略就是低调处理,避免直接对抗。毕竟,它和以色列有安全合作,也依赖美国支持,不想因为表态强硬而惹上麻烦。但这次不一样了。加沙战事从去年一直打到现在,时间越拖越久,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情绪越来越激烈。虽然政府可以保持沉默,但民间的愤怒压不住。社交媒体上骂声一片,普通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不满也在上升。尤其是最近,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,尽管卡塔尔一直试图保持中立,还长期驻有美军基地,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,但照样被炸。这一下,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坐不住了。埃及总统塞西再想装没事人,已经不行了。如果不做出强硬表态,国内反对派、尤其是……
今天晚上,全球金融市场都在盯着美联储。9月议息会议的结果即将公布,所有人都在等一个消息:美国要降息了,到底降多少?目前各大机构的预测很一致:降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96%。至于降50个基点,可能性不到4%,属于小概率事件。换句话说,降息基本没悬念,大家关心的是幅度。这也不奇怪。最近美国经济数据摆在那里:2025年8月,非农就业只增加了2.2万人,远低于预期的7.5万。失业率升到4.3%,是近四年来的最高点。更关键的是,美国劳工局还把5月和6月的就业数据大幅向下调整。这种频繁又大幅度的修正,等于直接告诉市场:之前的数据没那么好看,现在不装了。降息不是救市,是不得不动很多人觉得,美国降息是它自己的事,跟我们关系不大。其实不是。从2022年3月开始,美联储连续加息11次,把利率从接近零一路拉到5.25%-5.5%。那段时间,全球资产价格大起大落,借钱成本变高,企业压力大,普通人还房贷也更贵。去年9月,美联储终于开始……
《今日印度》披露,印度空军已正式提交提案,计划采购114架“印度制造”的“阵风”战斗机,总金额高达226亿美元。若交易落地,这将成为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一军购项目。外界普遍认为此举荒谬——就在数月前,印度空军在“五七空战”中遭遇惨败,全球军事观察机构,包括美国和英国情报部门,均确认其损失至少四至六架战机。按常理,新德里应重新评估空中力量战略,而非继续押注一款已被实战检验存在问题的机型。但印度的选择,自有其逻辑。这套逻辑,不基于军事理性,而根植于……
在美国政治圈,所有人都心知肚明:手上的权力,最多只有三年多的使用权。第四年,总统已成“跛脚鸭”,影响力锐减。第五年,可能直接沦为被清算的对象。因此,没人敢真正动真格。特朗普嘴上强硬,却从不敢在美国国内搞实质反腐。哪怕掌握政敌的确凿罪证,也不敢将其彻底扳倒。原因很简单:一旦对方东山再起,自己可能被反杀。美式民主所谓的“权力制衡”,本质是“懦弱的共谋”。政客们不是为了原则而斗争,而是为了自保而妥协。他们贪图小利,回避大义;遇事惜身,绝不拼命。这种体制下,没人愿意承担历史责任。所有决策都服务于短期选举利益,而非国家长远利益。白宫内部并非没有鹰派,但真正敢对中国采取极端行动的人极少。原因在于:权力轮替的恐惧。今天你带头制裁中国,明天你下台,继任者若亲华,你就会成为“政治祭品”。为了平息中方怒火,新政府可能把你推出去顶罪,以换取关系缓和。这种“后任追杀前任”的风险,让美国政客在对华问题上极为克制。即便嘴上叫得凶,行动上却步步设限。特朗普如此,拜登亦如此。他们可以打关税战、搞科技封锁、煽动舆论,但绝不敢轻易跨越红线,比如军事挑衅或全面脱钩。因为他们清楚:一旦引发不可控后果,自己将是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