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9月19日,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令,对H-1B签证制度做出重大调整。根据新规,申请H-1B签证的外籍专业技术人员,需缴纳10万美元费用,否则无法获得签证入境美国。这项政策于美东时间9月21日凌晨0点01分正式生效,留给相关人士的反应时间不到两天。H-1B签证是美国允许企业雇佣外籍专业人才的一种工作签证,主要面向科技、工程、金融等领域的高技能岗位。由于美国本土人才难以完全填补这些职位空缺,该签证长期被硅谷等科技公司广泛使用。每年发放数量上限为8.5万个。政策刚一公布,立刻引发混乱。大量原本在海外的H-1B签证持有者担心新规会适用于自己,纷纷抢在生效前赶回美国。9月20日,从印度、加拿大等地飞往美国的航班价格迅速上涨,部分航线票价翻倍甚至更高。面对混乱局面,白宫官员很快出面澄清:这项10万美元的费用不适用于已经持有有效H-1B签证的人。只要签证在有效期内,无论是否身在海外,返回美国都不需要额外缴费。那么,这笔钱到底谁来交?交多少?怎么交?根据白宫官网发布的行政令原文,这10万美元是一次性费用,由申请H-1B签证的雇主在申请阶段支付,不是每年缴纳,也不适用于签证续签。行政令明确规定:“国务卿应在H-1B签证申请过程中核实已收到相关款项,并仅批准已支付该款项的申请。”也就是说,只有……
2025-09-22
最近,葡萄牙、英国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多个西方国家陆续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这一连串动作让国际社会的目光再次聚焦中东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重申,“两国方案”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出路。但就在同一天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回应:绝不会有巴勒斯坦国。他还强调,近年来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数量已经翻了一倍,并明确表示,约旦河西岸不会成为巴勒斯坦的一部分。这番话被普遍理解为,以色列有意进一步控制甚至吞并这片区域。很多人拿以色列和俄罗斯作比较,说两者都在打仗,处境相似。但实际情况并不一样。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潭,主要原因是在战场上推进不顺,初期目标没达成,导致战事拖长。而以色列的情况不同,它这些年接连对周边多个目标采取军事行动,看起来声势不小,但最基础的问题一直没解决——就连加沙这么小的一块地方,至今都没能彻底控制住。加沙地带面积很小,在地图上几乎不起眼,但以色列在那里打了多年,仍无法完全清除哈马斯的影响力。起初,西方对以色列高度支持,尤其在哈马斯发动“阿克萨洪水”行动袭击以色列后,多数西方国家都站在以色列一边。当时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,外界批评不多。可问题是……
最近,日本防卫省一个专家会议提交的报告引发广泛关注。这份报告递交给防卫大臣中谷元,核心内容是讨论下一代潜艇的动力系统,明确提出不能排除采用核动力。这意味着,日本官方机构已经开始认真考虑突破长期坚持的“无核三原则”,涉足核动力技术用于军事领域。这种动向值得高度关注。一旦日本迈出这一步,可能对其整体军事走向产生深远影响……
2025年9月19日,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名为《限制部分非移民工人入境》的行政令,内容涉及H-1B签证政策调整,并与他此前提出的“百万美元黄金签证”计划挂钩,引发广泛关注。H-1B签证是美国国会1990年设立的一项制度,允许企业从海外招聘高技能外籍员工,主要用于科技、工程、计算机等专业岗位。像谷歌、亚马逊、特斯拉这类科技公司,长期依赖这个渠道引进人才。目前,H-1B签证的申请者中,约70%来自印度,10%来自中国。很多人通过这个途径在美国工作多年,最终申请绿卡,获得永久居留权。这项制度对美国科技企业来说是“划算买卖”——从国外引进人才,往往比雇佣同等水平的……
2025年9月,国际政治格局出现新动向:法国、英国、葡萄牙等多个欧洲国家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。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,将在参加联合国大会期间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关注,成为国际舆论焦点。随后,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,英国将于9月21日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英国政府解释称,这一决定是基于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状况持续恶化的现实。此前几周,当地平民伤亡人数上升,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,粮食和医疗资源极度短缺,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局势已到临界点。同日,葡萄牙外交部也发表声明……
如果你正面临官司,甚至可能坐牢,该怎么办?在美国,特朗普给出的答案是:竞选总统。因为按惯例,总统在任期间,刑事诉讼会暂停。官司再大,也得等总统干完这四年。但以色列没这规矩。总理就算坐在位子上,法院传票照样能送上门。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自2016年起就因多起贪腐案被调查,2019年正式被起诉。官司一直拖到现在,开庭时间一推再推。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。2022年底,他推动了一项“司法改革”,核心内容就两条:一是给总理刑事豁免权,二是让政府能主导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。这招很直接,目的也明摆着——自己当裁判,还能判自己输?改革一出,以色列民众不干了。2023年1月,全国爆发大规模抗议,街头人山人海。改革推不动,司法系统照常运转,法院继续传唤内塔尼亚胡。但他还有后招。2023年5月,以色列空袭加沙;10月,巴以冲突全面升级。国家进入战时状态,总理成了“不可替代”的角色,听证会只能暂时推迟。战争期间,国家安全压倒一切。但战争是在加沙打的,以色列本土没受多大影响,日子照常过。法官们不可能无限期等下去,隔段时间就得安排听证。内塔尼亚胡怎么办?拖。他用过的理由五花八门:前列腺手术、心脏起搏器感染、流感、食物中毒……反正身体总有毛病。从2023年到现在,听证会已被推迟二十多次。比如6月底那次,原定开庭,结果以色列刚炸了伊朗核设施,国家进入紧急状态,听证会顺延到7月。7月轮到“食物中毒”,又拖了。加上司法系统夏季休庭,这一拖就到了9月。9月再找病假理由?法官早看穿了,明确说:健康问题不能无限用。眼看最后一招也不灵了,怎么办?……
近两年,美军一直在公开谈论一个说法:中国可能在2027年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。这个观点最早由前任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提出,起初并未引起太多关注。但从2024年开始,美国军方、政界和媒体开始频繁炒作这一话题,逐渐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。就连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对此表态,认为如果中国真的对台动武,美国必然会介入,甚至可能导致中美直接军事冲突。这说明,美方高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这种可能性。中国方面对此一直持否定态度。央视军事曾公开回应,称这是美国制造的舆论议题,目的是为美军在亚太地区扩大军事部署找借口。实际上,美军各军种和部门也确实借“2027年威胁论”来争取预算、推动装备升级和演习计划。也有分析认为,美方炒作这一话题,背后有多重目的:一是推动“印太战略”落地;二是为向台湾出售武器制造理由;三是给民进党当局打气;四是干扰中国的整体战略布局。当然,台湾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也不容忽视。民进党尤其是赖清德当局持续推动“台独”路线,而中国大陆也早已明确划出红线,出台《反分裂国家法》等法律,强调绝不允许国家分裂。对于这些外部炒作,我们既不能被带节奏,也不能完全无视。实现国家统一是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,打击“台独”势力、保留一切必要手段,这一点不会改变。和平统一始终是首选方向,也是代价最小的方式。中国并不急于一时,但时间也不是无限的。按照规划,到本世纪中叶,中国要建成现代化强国,实现民族复兴。这意味着,台湾问题的解决,最晚不能超过这个时间框架。25年看似不短,但在国际局势剧烈变动的背景下,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。尤其是在当前全球动荡加剧的形势下,更需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。目前,乌克兰战争和……
2025年9月21日,澳大利亚、加拿大、葡萄牙、英国等多个美国长期盟友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。法国、比利时等国也明确表示将跟进这一决定。这些动作,标志着西方阵营内部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出现明显分裂。目前,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,已有超过140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。以色列的国际处境正变得越来越孤立。更让以色列难堪的是,9月16日,联合国一份报告认定,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为已构成种族灭绝罪。报告指出,在过去三年中,加沙有超过7万名巴勒斯坦人被确认死亡,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超20万。此外,还有上百名外国记者和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冲突中丧生。这些情况让以色列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严重受损。目前,只有美国仍在公开支持以色列。这种单边站队,不仅让美国的国际信誉受到质疑,也加剧了其与盟友之间的矛盾。以色列为何越来越孤立?很多人不明白,为什么以色列在短时间内失去了这么多支持。原因并不复杂——它最近的一系列行动,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国家能接受的底线。2025年9月9日,以色列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。这一举动震惊了国际社会。卡塔尔在中东事务中长期扮演调解人角色,多次为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的停火谈判牵线搭桥。以色列攻击一个中立调停国,被普遍视为毫无理智的行为。更关键的是,卡塔尔还是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。今年上半年,卡塔尔与美国达成多项重大合作,包括采购美国军备、扩大能源合作等。有消息指出,卡塔尔还向美国提供了大量经济支持。在这种背景下,以色列仍对卡塔尔发动攻击,等于是……
最近几天,西方媒体和美国学界都在讨论一个问题:为什么特朗普现在对中美之间的“大国竞争”显得兴趣不大?要知道,在美国政坛主流看来,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里的传统派,都认为中国是美国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战略对手。能不能应对好中国的崛起,直接关系到美国的国运。但特朗普上台后的表现却有点反常。他确实跟中国打过贸易战,也加过关税,但他关注的似乎只是经济上的具体利益,比如让中国多买点美国的大豆、玉米、飞机,签个大单子,拿点实际好处。他不像拜登那样,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,拉盟友、建小圈子、搞科技封锁,处处把中国当成头号战略对手来围堵……
1948年以色列建国,被许多西方国家视为对犹太民族历经迫害后的补偿。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中叶,但真正获得国际支持是在二战之后。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,使欧美国家在道义和政治上倾向于支持以色列。但问题在于,这片土地并非“无主之地”。自罗马帝国驱逐犹太人后,巴勒斯坦地区长期由阿拉伯人居住,历经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,已有近两千年历史。20世纪初,犹太移民开始大量进入,土地争端随之加剧。所谓“给无地的人一块无主的土地”,从一开始就掩盖了当地阿拉伯居民的存在。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后,数十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,成为难民。这一历史遗留问题,成为此后几十年冲突的根源。今天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,包括大规模空袭和地面进攻,被许多国家视为对巴勒斯坦人权利的持续压制。在不少人看来,这不仅是安全问题,更是对历史不公的延续。法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等传统盟友接连承认巴勒斯坦国,说明欧洲对以色列的容忍度已接近极限。长期以来,德国因二战历史原因,对以色列采取近乎无条件的支持。德国总理默茨在2025年9月明确表示,德国目前不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国,强调以色列的安全是德国外交的优先事项。这种立场源于德国对大屠杀的历史愧疚,也与国内犹太社群的政治影响力有关。但现实是,德国虽在2025年8月宣布暂停向以色列直接运送武器,但情报显示,其军工企业仍通过第三方渠道为以色列提供零部件和技术支持。这种“明停暗供”的做法,引发德国国内强烈批评。近年来,欧洲多国爆发大规模声援巴勒斯坦的游行,高校、媒体、工会组织纷纷发声,指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强硬政策,不仅在阿拉伯世界失去人心,也在欧洲逐渐丧失政治支持。过去被视为“西方盟友典范”的以色列,如今在欧洲的外交空间正被不断压缩。美国仍是以色列最坚定的支持者,但国内态度并非铁板一块。近年来,美国多所大学校园爆发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,年轻一代对以色列的“受害者叙事”越来越不买账。他们看到的是加沙的废墟、医院被炸、儿童伤亡的影像,这些画面正在重塑公众认知。特朗普政府虽继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和外交支持,但其态度已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