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右侧登录口登录后,可浏览全文
2025年10月4日,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向外界发出明确警告:全球局势正在恶化,战争的风险正在上升。他说,现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在为战争做准备,而他最担心的是,新一轮大规模冲突可能已经不远了。这番话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来自一个亲历过战争、长期身处地缘政治漩涡中心的领导人的真实判断。塞尔维亚的困境:夹缝中的警觉……
2025-10-07
9月17日,沙特与巴基斯坦在利雅得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。白纸黑字写明:对一国的侵略,即是对两国的侵略。这不是普通合作,这是准军事同盟。更关键的是,巴基斯坦是拥核国家。协议一签,问题立刻浮出水面:如果沙特遭袭,巴方会不会动用核武器进行威慑?沙特官方回应:“这是一项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协议。”翻译过来就是:核选项,没排除。一、沙特为何突然拉上巴基斯坦?因为沙特怕了。真正让沙特坐不住的,是9月9日以色列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次斩首行动。哈马斯高层在卡塔尔被定点清除,连带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队成员死亡。这事性质完全不同。过去以色列打黎巴嫩真主党、叙利亚政府军、也门胡塞武装,打的都是伊朗的“代理人”。沙特虽然也是阿拉伯国家,但和伊朗是死对头,所以以色列每削弱一次什叶派势力,沙特心里其实暗爽。可这次不一样。卡塔尔是逊尼派国家,是阿拉伯人,是沙特的“自己人”。更关键的是,哈马斯本身也是逊尼派武装,和沙特同宗同源。哈马斯虽受伊朗支持,但本质是反以色列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组织。很多逊尼派国家——包括沙特、埃及、阿联酋——都在暗中保护哈马斯高层。你打卡塔尔,等于是在打所有收留哈马斯的阿拉伯国家。沙特看明白了:今天能杀到多哈,明天就能……
2025-09-19
9月18日凌晨,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,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调整为4%至4.25%。这一决定符合市场普遍预期。此前,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,市场预测降息25基点的概率高达94%,只有6%的可能性会降50基点。这次降息不是因为特朗普天天在社交媒体上喊话施压,而是美国经济基本面确实撑不住了。最直接的导火索是糟糕的就业报告。9月9日,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非农年度基准修正数据,将截至3月的一年里,非农就业岗位总数下修了91.1万个。这意味着,过去一年看似强劲的就业增长,其实有很大水分。更关键的是,经过修正后,有两个月的非农数据已经变成负增长。而最新的8月非农数据,仅增加2.2万人,远低于预期。更离谱的是6月数据:7月首次公布时为14.7万;8月下修至1.4万;到9月5日,直接被下修为负1.3万。也就是说,6月份非但没新增就业,反而减少了1.3万人。面对这种趋势,美联储在决议声明中,悄悄改了措辞:删除了“劳动力市场状况依然稳健”;改为“就业增长放缓”;把“失业率保持在低位”改成“失业率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低位”;新增一句:“判断就业形势的下行风险已经上升”。这等于明说:就业市场在恶化,不能再拖了。通胀方面,美联储也调整了表述:原来的“通胀率仍然略高”,改为“通胀率有所上升,且仍处于略高水平”。一边是就业走弱,一边是通胀没下来。这种局面,就是典型的“滞胀”前兆。正常情况下,就业差要降息刺激经济,通胀高则要加息压制。现在两边打架,美联储只能选……
2025-09-18
9月17日,沙特首都利雅得,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项共同防御协议。协议中最关键的一条是:对其中一国的攻击,将被视为对两国的侵略。这意味着,如果有人打沙特,巴基斯坦就要介入;反过来,如果有人打巴基斯坦,沙特也会出手。这不是普通的合作备忘录,而是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安排。签字仪式上,沙特王储萨勒曼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亲自出席,双方在文件上签字后握手拥抱。值得注意的是,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元帅也到场见证。一位军方高层出现在这种外交场合,本身就说明了这件事的分量。当天,巴基斯坦总理专机进入沙特领空时……
卡塔尔刚主持完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联合会议,一致声讨以色列越境袭击。会幕未落,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便坐不住了。他公开喊话,指责卡塔尔与部分西方国家“围攻”以色列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他罕见地将中国拖入这场舆论战,在一天之内,于三个不同场合三次点名中国。这不是偶然发言,是战略操弄。频率之高、指向之明确,说明这已进入以色列官方叙事的核心框架。一、首次提及:耶路撒冷财政部会议——“孤立”的归因转移内塔尼亚胡第一次提到中国,是在耶路撒冷的财政部会议上。他坦承:以色列正面临“一定程度的国际孤立”。但问题来了——他不反思政策根源,反而迅速将责任外嫁,提出所谓“两大新威胁”。第一个“威胁”:西方穆斯林人口结构变化。他说,随着欧洲等西方国家穆斯林移民增多,这些国家对以色列的态度正在“系统性恶化”。他们不仅反对加沙战争,甚至“从根本上敌视以色列的存在”,未来可能实施经济制裁或武器禁运。结论是什么?“以色列必须自力更生,武器要自己造,经济需求要尽量内部消化。”这套说辞看似现实主义,实则危险。它把复杂的地缘政治矛盾,简化为文明冲突与人口替代的阴谋论。其潜台词是……
2025-09-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