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关注百家时评,为你解读国际风云、财经要闻,洞悉全局,你值得加入!
如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什么问题?可以扫描左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。也可以通过下方输入框进行留言。
2025年9月17日,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在利雅得正式签署《战略共同防御协议》。协议规定:任何对其中一国的军事攻击,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共同侵略,另一方将采取相应行动。更关键的是,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随后公开表示:巴基斯坦的核能力,可以根据协议为沙特提供支持。这意味着,沙特首次被纳入核保护伞。中东地区几十年来的安全格局,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。过去几十年,中东国家的安全逻辑很简单:卖石油赚美元,拿美元买美国武器,再把钱投回美国金融市场,换来美国的安全承诺。沙特、阿联酋、卡塔尔这些海湾国家,长期依赖美国保护。他们甚至为了讨好美国和以色列,把伊朗当成头号敌人。但这个模式最近彻底崩了。以色列在72小时内连续对六个中东国家发动空袭,其中就包括卡塔尔——这个国家不仅和美国关系紧密,境内还有美军在中东最大的空军基地“乌代德”,驻扎着四千多名美军。然而,当以色列空袭多哈时,美军的防空系统毫无反应。更离谱的是,有消息指出,美国不仅没阻止,反而向以色列提供了情报和航线支持。这一下把沙特彻底惊醒了。沙特花了数千亿美元,买了成堆的F-15、F-16和“爱国者”导弹系统,结果发现这些武器在关键时刻根本没人启动,也无人支援。美国的“保护”原来是一张空头支票。为什么选巴基斯坦?既然美国靠不住,沙特必须找新靠山。但直接投向中国,美国必然强烈反对。于是,沙特选了一个折中方案:和巴基斯坦结盟。巴基斯坦有四个特殊优势……
2025-09-21
最近在美国最热的话题,不是总统候选人柯克遇刺,也不是美联储降息,而是特朗普突然宣布:H-1B签证,以后每年收费10万美元。这个消息一出,全美炸锅。有视频显示,一些已经登上回国航班的印度人,突然收到公司或律师通知,当场要求机长停机,他们要立刻下飞机——因为如果离境,可能再也回不去了。是不是真有这么严重?确实是。亚马逊、微软、脸书等大公司紧急向员工发通知:如果你持有H-1B签证,目前在美国,请暂时别出国;如果你人在国外,务必在9月20日前赶回美国。这些公司不是开玩笑。因为特朗普9月19日签发的行政令,彻底改变了……
9月19日晚,中美两国领导人进行了第三次直接通话,交谈持续了2小时45分钟,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开始。无论是通话时长,还是双方通稿中“坦诚深入、务实积极、建设性强”这样的措辞,都说明这次对话非同寻常。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调整期,这次通话,可以看作是未来十年两国互动走向的一次重要风向标。TikTok问题成焦点,背后是数字主权之争……
最近特朗普在一次通话中提到,美方愿意同中方一道努力,维护世界和平。这话听起来挺正式,但细琢磨,其实透露出他对当前局势的判断变了。尤其是这句话放在今天说,不是偶然。我们不妨看看,为什么中国越发展,世界反而可能越稳。特朗普一直把中国当成头号对手。2017年他第一次当总统时,上来就对中国发动贸易战、科技战,觉得只要挥几拳,中国就会撑不住,乖乖让步。结果呢?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他搞贸易战,想减少中国出口,可那几年中国外贸反而猛增,2020年前后出口增长率一度达到37%。美国市场对中国的依赖不降反升。他卡科技,重点打击华为、中芯国际,想让中国芯片产业瘫痪。可几年下来,中国不仅没被打垮,反而成了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之一。成熟制程芯片产能充足,连美国企业都得靠中国供应。到了拜登时期,又想打金融战,结果也没捞着好处。中国金融市场稳得住,外汇储备充足,美国那套手段压根不起作用。最后美国转头去收割欧洲、日韩这些盟友,自己先动手了。现在特朗普又要回来,还是那套老办法,甚至喊出要把对华关税加到200%。可现实更不给他面子。2025年上半年,中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……
最近印度媒体又开始吹了,说要增购114架法国“阵风”战斗机,还宣称“阵风F4比中国的歼-35A更强”。这种话在国际上听起来有点搞笑,毕竟连“阵风”能不能打赢中国的歼-10C都存疑,更别说挑战更先进的歼-35。但印度国内不少人还沉浸在“空中无敌”的幻想里,好像买了几架外国战机就能改变区域格局。可现实很快打了脸。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美国宣布要在9月29日前取消对印度在伊朗恰巴哈尔港项目的制裁豁免。这意味着,印度在中东最重要的地缘战略项目之一,又要搁浅了。这已经是短短几天内,印度在中东遭遇的第二次重大打击……
最近,英国牵头联合几十个国家,推动承认巴勒斯坦国。这事在西方阵营里挺扎眼,因为美国一直力保以色列,而英国这回公开站到对立面,摆明了要叫板。很多人觉得奇怪:英国现在经济不景气,影响力也不如从前,哪来的胆子得罪美国?其实,它的底气不是来自自身实力,而是来自一种现实——现在的国际体系里,一个国家哪怕自己造不了多少东西,只要能“贴牌”、能整合资源,照样能在国际事务中说话算数。乌克兰的“工业复兴”是个例子……
2025年9月17日,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正式签署《共同防御协议》。协议规定:任何对沙特或巴基斯坦的攻击,都将被视为对两国的共同攻击。这和北约的“第五条”内容基本一致,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同盟条款。全球媒体普遍认为,这个协议标志着一个类似“中东版北约”的组织开始成型。更关键的是,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中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。双方已明确表示,这次签署的协议涵盖核领域,巴基斯坦将为沙特提供“核保护伞”。由于沙特本身没有核武器,而可能对沙特构成核威胁的只有以色列,这项条款的实际指向非常清楚。为什么现在签这个协议?……
卡塔尔首都多哈被以色列空袭后不到一周,沙特就迅速和巴基斯坦签了《共同防御协定》。这个动作来得又快又急,明显不是临时起意,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。这份协议说白了就是攻守同盟:谁打沙特,就是打巴基斯坦;谁打巴基斯坦,沙特也当自己挨打。两国互相承担军事责任。更关键的是,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里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。巴基斯坦防长已经公开表示,如果沙特需要,可以提供核保护。这意味着沙特第一次真正拥有了战略威慑能力。为什么是现在?其实早在2025年5月,巴基斯坦空军在“5·7空战”中以6比0的战绩击败印度空军后,沙特就开始认真考虑结盟的事了。但当时沙特还在犹豫,想继续走老路——交保护费,维持中立,两边不得罪。谁能想到以色列这么不讲规矩。卡塔尔对美国可以说是掏心掏肺。这些年光军购合同就签了几千亿美元,今年5月还一口气签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大单,外加送了一架4亿美元的豪华专机给特朗普,说是“友谊的见证”。卡塔尔花这么多钱,换来的是美国在海外最大的空军基地,还有号称“世界最强”的萨德反导系统。他们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。结果9月9日,以色列战机直接飞到多哈上空,实施打击。更讽刺的是,现场所有美制防空系统,包括沙特自己花重金买的萨德,全都“集体沉默”,一点反应没有。事后还传出消息,美国不仅没有阻止,反而在……
2025-09-20
最近走中欧班列的外贸企业都挺头疼。原因是波兰突然关闭了与白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口岸,而这条线路正是中欧班列通往欧洲的主要通道之一。货走不了,订单受影响,不少人开始焦虑。表面上看,这事儿跟俄乌冲突有关。毕竟波兰一直对俄罗斯强硬,最近还传出要派兵介入的风声。再加上一些东欧国家对中国和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有意见,很多人以为这是波兰在“表态”。但真要这么想,就简单了。俄乌打了三年,中欧班列一直没断过。要是波兰真想拦,早几年就拦了,何必等到今天?更关键的是,就在几天前,中国外长王毅刚访问了波兰,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:包括中国同意进口波兰的家禽产品,双方还签了稀土合作意向书,中国还公开支持波兰加入G20。波兰当时态度很好,满口答应要“保障中欧班列畅通”。可王毅一走,波兰立马翻脸,关闭口岸。这转变太突然,明显不是波兰自己能做主的。那谁在背后指使?只能是美国。懂欧洲的人都知道,波兰、波罗的海三国这些东欧国家,一直是美国在欧盟里的“铁杆”。它们听美国的多,听德国、法国的少。这次波兰宁愿放弃中国送上门的经济利益,也要突然变脸,背后肯定是美国施压的结果。美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动手?第一反应可能是……
最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一些言行,看起来挺“疯”的。他公开说,只要是美国产的电子产品,都可能被当成炸弹用;又在没有明确预警的情况下,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,理由是打击哈马斯目标。这些事一出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这人是不是真疯了?但在国际政治里,所谓“发疯”,往往不是情绪失控,而是一种策略——问题是,这种策略能不能奏效,得看对手是谁、局势怎么走。现实中,真正有实力的大国或强手,不需要靠“发疯”来达成目的。他们靠的是资源、军事、外交和长期布局。比如美国打伊拉克,中国搞基建,都不是靠突然暴起、大喊大叫,而是按计划一步步推进。但普通人喜欢看“弱者发疯变强”的戏码。就像电影里主角被打到墙角,突然爆发,反杀对手。这种剧情爽,是因为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“弱鸡”,希望有一天也能“觉醒逆袭”。可现实是:你要是真弱,发疯不但不会让你变强,反而会惹来更强者的注意。人家一看你乱来,挡了路,顺手就能把你摁下去。轻则制裁,重则换人。内塔尼亚胡现在做的这两件事,表面看是“强势”,实际上是在挑战整个中东秩序的底线……